原文
河南五百里馳郵,將謂甘雨被豫州。
披閱乃覆奏諭旨,弗增慰念仍增愁。
馳摺以月之廿九,此沾霈彼未蒙庥。
昨為衛輝雖蠲賦,不無鄰郡向隅憂。
因命方伯查詳悉,茲乃一一陳厥由。
十分之三或其五,二府正賦免課收。
及餘緩徵之舊欠,視災輕重次第酬。
俾我窮黎少蘇息,祈優霖被補種秋。
從來救災無善政,盡予心力勤咨諏。
詩詞問答
問:《降旨分別蠲免河南開封等府州屬正賦及帶徵積欠錢糧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六
2. 畢沅奏摺於四月廿九日拜發其日京師大雨而未據畢沅奏及是豫省尚未被澤益深繾念
參考注釋
河南
中國中東部的省,簡稱豫。與河北、山東、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相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人口7442萬,省會鄭州。黃河流經本省,開封、洛陽為有名古都,著名五嶽之一的中嶽嵩山在鄭州西南的登封縣。中國商品糧、棉的主要基地之一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甘雨
對農事特別適時的雨;甘霖
久旱逢甘雨
甘雨時降,萬物以嘉。——《爾雅·釋天》
豫州
(1).古九州之一。《書·禹貢》:“ 荊 河 惟 豫州 。”《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 南曰 豫州 。”
(2). 漢 以來所設定的州名。初為 漢武帝 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 淮河 以北、 伏牛山 以東 豫東 、 皖北 地。 東漢 治所在 譙 (今 安徽省 亳州市 ), 三國 魏 以後屢有移徙,轄境亦伸縮不常。 東晉 、 南朝 時治所最北在 懸瓠城 (今 河南 汝南 ),最南在 邾城 (今 湖北 黃岡 西北)。轄境最大時相當今 江蘇 、 安徽 長江 以西, 安徽省 望江縣 以北的 淮河 南北地區。經常只轄有今 安徽 淮河 以南部分地區。 北魏 治所在 懸瓠城 。 隋 大業 初因改 洛州 為 豫州 (後即改 河南郡 ),乃先後改此為 溱州 、 蔡州 。地處中原衝要,為 東晉 、 南北朝 時戰爭重地。
披閱
翻看;展卷閱讀
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出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紅樓夢》
諭旨
皇帝曉示臣下的旨意
沾霈
猶滋潤。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赴試》:“念蛟龍久在池,挾風雲會有期,看作霖雨乘元氣,枯稿皆沾霈。”
蠲賦
免除賦役。《元史·泰定帝紀一》:“曩屢詔中外百司,宣布德澤,蠲賦詳刑,賑恤貧民,思與黎元共享有生之樂。”
無鄰
(1).沒有伴侶。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詩:“坐歌空有待,行樂恨無鄰。”
(2).無與倫比。 唐 杜甫 《謁先主廟》詩:“應天才不小,得士契無鄰。”
向隅
面對著角落,比喻孤立、孤獨或得不到機會而失望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詳悉
(1) 詳細地知悉
(2) 詳盡而周密完備
一一
一個一個地;依次地
一一檢查
好一一聽之。——《韓非子·內諸說上》
一一以葉自彰。——三國魏·邯鄲淳《笑林》
一一為具言。——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一一詳述之。——清·方苞《獄中雜記》
十分
(1) 很,甚,非常,極其
十分高興
十分難過
(2) 達到極端的程度
十分驚恐
(3) 總是;老是
十分在衙門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婦人,雖無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動人的顏色。——《水滸傳》
二府
(1). 漢 代稱丞相與御史。《漢書·劉向傳》:“今二府奏佞讇不當在位。”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後漢書·何敞傳》:“二府聞 敞 行,皆遣主者隨之。” 章炳麟 《秦政記》:“ 武帝 以降,國之輔拂,不任二府。”
(2). 宋 代稱中書省和樞密院。《宋史·職官志二》:“ 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 宋 王安石 《父制誥》:“踐更二府,執國機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 建炎 維揚 南渡時,雖甚蒼猝,二府猶張蓋搭狨坐而出,軍民有懷甎狙擊 黃 相者。”
(3). 明 、 清 兩代同知(知府的副職)的俗稱。《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 安東 做了兩年,又到 四川 做了一任知州,轉了個二府,今年纔陞到這裡。”《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這裡的二府就合 茌平 的這位 胡太爺 是兒女親家。”
(4).指大腸小腸。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吾久苦小便白濁,近又大府滑,百藥不瘥。取倒黏子嫩葉蒸之,焙燥為末,以酒糊為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正賦
主要的賦稅。指地丁稅。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繇賦》:“賦分二等:曰正賦,即起運存留正供,每年候府奉部札,酌歲所急,多寡微有差。”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催征》:“田之所稅為糧,人之所供為丁,統正賦之名,曰:地丁。”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下》:“薄於正賦而厚於雜賦。正賦,耳目之所先也;雜賦,其所後也。”
輕重
(1) 重量的大小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孟子·梁惠王上》
這兩隻箱子輕重不一樣
(2) 情況嚴重程度的深淺,事情的主次
工作要分輕重緩急,不能一把抓
(3) 恰當或合適的性質或狀態;適當限度或分寸
小孩子說話不知輕重
(4) 意義的大小
輕重固何如哉。——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窮黎
貧苦百姓。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楹聯賸語》:“滿眼盡窮黎,奚忍多用一夫,悞他舉家生活。”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嗟爾窮黎,苦工可悲。”
蘇息
(1).休養生息。《書·仲虺之誥》“後來其蘇” 孔 傳:“待我君來,其可蘇息。” 唐 姚合 《聞魏州破賊》詩:“生靈蘇息到 元和 ,上將功成自執戈。”《明史·李賢傳》:“帝用其言,四方得蘇息。” 楊篤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蘇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諸君,諸君,吾則安能忍而與此終古歟?”
(2).復活;甦醒。《三國志·魏志·杜襲傳》“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賢行狀》:“誅訖,車載城外, 根 以撲輕得蘇息,遂閉目不動搖。” 唐 杜甫 《喜雨》詩:“穀根小蘇息,沴氣終不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蘇息,送至曠野,縱之去。”
(3).猶休息。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操筆執觚,足容蘇息。”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七:“吾軍方自遠來,曾未蘇息。” 許地山 《危巢墜簡·春桃》:“她每天的疲勞就是這樣含著一點微笑,在小油燈底閃爍中,漸次得著蘇息。”
謂更生,恢復。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序:“ * 既除,蒼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之三:“絶後重甦息,飛花枯木林。” 鄧溥 《得大我書聞其歸自柏林喜而不寐》詩:“病體居然得甦息,故人無恙慰心情。”
補種
在出現缺苗的農作物中,重新種植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救災
救濟受災的人民
抗震救災
善政
(1).妥善的法則。《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書·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後漢書·臧宮傳》:“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南史·垣護之傳》:“木連理,上有光如燭,鹹以善政所致。” 明 唐順之 《廷試策》:“要之,官得其人,則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 唐順宗 即位,下令蠲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這些,在當時都是善政。”
(3).良好的政績。《新五代史·雜傳·史圭》:“﹝ 史圭 ﹞為 寧晉 、 樂壽 縣令,有善政,縣人立碑以頌之。” 明 宋濂 《碧崖亭辭》:“﹝先生﹞學問富而德行脩,踐揚中外,其善政蓋章章雲。”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場:“他們說,自從 馬老爺 入閣拜相,善政流傳,真是民之父母。”
(4).泛指良好的管理。《紅樓夢》第六八回:“﹝ 尤二姐 ﹞又見 周瑞 家等媳婦在傍邊稱揚 鳳姐 素日許多善政。”
心力
(1)
(2) 思維能力,才智
費盡心力
(3) 心思和能力
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勛。——《書·大禹謨》
盡心力以事其君。——《左傳·昭公十九年》
咨諏
以咨諏善道。( 詢問 好道理。諏,詢問。)——諸葛亮《出師表》
詩詞推薦
季野至江上賦詩,有更寄空山慰老槃句,謂予也,感懷次韻
方守敦〔清代〕秋至行看木葉乾,更堪衰意對叢蘭。浮雲蒼狗何多變,頹魄青霄不再完。風雨一林孤鶴瘦,親交幾輩北邙寬。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