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浙的《送江城尹黃時簡》
全文:
憶昨與君聽鹿鳴,雙騎駿馬朝神京。
少年快意輕世事,謂言唾手成功名。
功名牢落如捕影,蹤跡聚散同浮萍。
束書三上獲一第,濫竽旅進充明庭。
瞽言謬發昏醉夢,幸逢寬政逭天刑。
歸臥荒山饒歲月,十又七番春草青。
嗟君蹉跎更晚遇,四十釋褐尹江城。
清操所難君子守,去思重見古人情。
掄才共儗登台省,列爵還應待俊英。
丈夫出身事明主,拔擢任使生光榮。
夙夜靖共須黽勉,冥頑慚愧負生成。
陰晴南國仲春後,水陸中州萬里程。
送子長安何處是,五雲宮闕日邊明。
參考注釋
掄才
亦作“ 掄材 ”。選拔人才。 唐 劉禹錫 《史公神道碑》:“ 元和 中,太尉 愬 為 魏 帥,下令掄才於轅門。”《舊唐書·劉迺傳》:“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掄材,終之以授位。”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趙忠定掄才》:“此先公掄才報國之一端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惟改柱張絃,掄才訪道。” 清 錢謙益 《祭趙端肅公文》:“今我銜命,掄材於 浙 。” 清 沉起鳳 《諧鐸·蘇三》:“吾寧識英雄於 孫山 之外,不敢向及第花下掄才矣。”
台省
(1). 漢 的尚書台, 三國 魏 的中書省,都是代表皇帝發布政令的中樞機關。後因以“臺省”指政府的中央機構。 南北朝 以來,雖然尚書台已多改稱尚書省,並逐漸形成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分權的制度,但“臺省”之稱仍沿用不變。《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 豐 不知而往,即殺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豐 在臺省,常多託疾。”《舊唐書·劉祥道傳》:“ 漢 魏 以來,權歸臺省,九卿皆為常伯屬官。” 唐 杜甫 《醉時歌》:“諸袞省袞登臺省, 廣文先生 官獨冷。”
(2). 唐 代有時亦將三和公御史台合稱為“臺省”。
列爵
(1).分頒爵位。《書·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孔 傳:“爵五等,公侯伯子男。”《文選·張衡<西京賦>》:“列爵十四,競媚取榮。” 薛綜 註:“從皇后以下,凡十四等。”《清史稿·諸王傳序》:“ 有明 諸藩,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史稱其制善。”
(2).指爵位。《商君書·錯法》:“列爵祿賞不道其門,則*民不以死爭位矣。” 唐 元稹 《贈韋審規父漸等制》:“守尚書左司郎中 韋審規 父大理卿 漸 等,生有列爵,歿有懿行。”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元駢體文》:“列爵之等以馭貴,孰加於諸侯王。元勛之胄而象賢,宜膺於三錫命。”
應待
(1).應接;接待。《墨子·非命上》:“外無以應待諸侯之賓客,內無以食飢衣寒。”《韓詩外傳》卷十:“為賓客莫應待邪?則行人 子牛 在。” 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中人使授命書,應待失禮。” 前蜀 尹鶚 《清平樂》詞:“應待少年公子,鴛幃深處同歡。”
(2).猶應對。《文子·微明》:“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
俊英
(1).才能出眾的人。 三國 魏 曹丕 《弟蒼舒誄》:“猗歟公子,終然允臧。宜逢介祉,以永無疆。如何昊天,彫斯俊英?” 宋 范成大 《但能之提刑相別十年自曲江遠寄二詩敘舊良厚次韻為謝》之一:“憶昔驂鸞識俊英,朱旛繡斧盡能名。” 清 陳夢雷 《贈秘書黨道弘五十韻》:“廟略資神武,軍諮待俊英。”
(2).才能傑出。 元 張漢卿 《紅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內性兒聰明,才調兒清正,這兩般消的人欽敬,不枉了風流俊英。” 清 唐孫華 《挽張覲文》詩之一:“兄弟推時譽,馳驅並俊英。”
朱浙名句,送江城尹黃時簡名句
名句推薦
鮑魚蘭芷,不同篋而藏
劉向《說苑·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