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題徐半山山居圖》
全文:
先生竟學道,自製水田衣。
獨臥寒林靜,故人相見稀。
晚涼松鼠落,曉日竹雞飛。
亂葉千峰里,行歌何處歸。
參考注釋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自製
(1).自行制訂;自己製造。《漢書·王吉傳》:“古者衣服車馬貴賤有章,以褒有德而別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製,是以貪財誅利,不畏死亡。” 顏師古 註:“言無節度。” 南朝 梁 陶弘景 《古今刀劍錄》:“ 齊高帝 蕭道成 以 建元 二年造一刀,銘曰‘定業’,長五尺,篆書‘自製之’。” 宋 陳亮 《問答上》:“君臣有定位,聽命有常所,非天下之人所得而自製也。” 梁啓超 《少年中國說》:“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於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製法律而自守之。”
(2).克制自己。 唐 柳宗元 《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餘勇不自製,以當後世之訕怒,輒乃黜其不臧,救世之謬,凡為六十七篇,命之曰《非國語》。” 宋 文天祥 《<指南錄>自序》:“余至 通 ,聞二王建元帥府於 永嘉 , 陳樞使 與 張少保 世傑 方以 李 郭 之事為己任,狼狽憔悴之餘,喜不自製。” 茅盾 《第一個半天的工作》:“ 黃女士 覺得很不舒服,就竭力自制地要把注意集中在她自己座位的所在--沒有窗的西牆角。”
水田衣
(1).袈裟的別名。因用多塊長方形布片連綴而成,宛如水稻田之界畫,故名。也叫百衲衣。 唐 唐彥謙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詩:“得地又生金象界,結根仍對水田衣。” 清 吳偉業 《和王太常西田雜興韻》之六:“手植松枝當麈尾,雲林居士水田衣。”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水田衣》:“釋子以袈裟為水田衣。”
(2).指用各色布塊拼合而成的衣服。 清 翟灝 《通俗編·服飾》:“ 王維 詩:‘乞飯從 香積 ,裁衣學水田。’按,時俗婦女以各色帛寸翦間雜,紩以為衣,亦謂之水田衣。”
王士禎名句,題徐半山山居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