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顧黃河天際流,回望荊山欲傾倒

范祖禹望岳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范祖禹的《望岳》

全文:
客行西入函關道,秀氣東來滿關好。
北顧黃河天際流,回望荊山欲傾倒
前瞻太華三峰高,中天屹立爭雄豪。
群山朝岳皆西走,勢似長風驅海濤。
金天殺氣何蕭爽,羽駕飆輪應可往。
安得雲梯倚碧空,上拂煙霞看仙掌。

范祖禹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范祖禹北顧黃河天際流,回望荊山欲傾倒書法作品欣賞
北顧黃河天際流,回望荊山欲傾倒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北顧

(1).顧望北方。《楚辭·劉向<九嘆·憂苦>》:“菀彼青青,泣如頽兮;留思北顧,涕漸漸兮。” 王逸 註:“言己所以留精思,常北顧而視 郢都 。”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惠訓不倦,視人如傷。乃眷北顧,辭祿 延熹 。”

(2).山名。即 北固山 。 南朝 梁武帝 《登北顧樓》詩:“ 南城 連地險, 北顧 臨水側。”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六“ 丹陽 北固 是 吳 關,畫出樓臺雲水間” 王琦 注引《建康實錄》:“ 梁武帝 幸 京口 ,登 北固樓 ,改名 北顧 。”參見“ 北固 ”。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天際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回望

回顧,回頭看。《後漢書·邊讓傳》:“登瑤台以回望兮,冀彌日而消憂。” 唐 杜牧 《華清宮絕句》之一:“ 長安 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郭沫若 《歧路》:“他們在船上怕還在從那圓圓的窗眼中回望我呢。”

回顧,回頭遠看。 南朝 梁簡文帝 《鏡象》詩:“迴望疑垂月,傍瞻譬璧璫。” 清 杜岕 《煙雨桃花》詩:“漁舟吹篴人,迴望 武陵 路。”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東方故國送別的情意,湧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荊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 漳水 發源於此。山有 抱玉岩 ,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書·禹貢》:“導 嶓冢 ,至於 荊山 。” 孔 傳:“ 荊山 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蓋即 荊山 之稱,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陝西省 富平縣 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傾倒

(1) 倒塌;倒下

教堂行將傾倒

(2) 心折,佩服

令君傾倒

(3) 使人傾心、愛慕

傾倒一時

傾倒全城年輕人

(4) 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傾倒了畢生心血

(5) 傾吐;暢談

若得會面,彼此傾倒

范祖禹名句,望岳名句

詩詞推薦

北顧黃河天際流,回望荊山欲傾倒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