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庭花原文
俺渾家心意真。
您母子性命存。
那壁廂歡喜殺三貞婦。
這壁廂鑊鐸殺五臟神。
你可也莫因循。
天色兒初更時分。
你今宵怎睡穩。
俺夫妻同議論。
敢教你免禍釁。
等來朝到早晨。
快離了此郡門。
向他州尋遠親。
往鄉中投近鄰。
向山中影占身。
但有日逢帝恩。
卻離了一庶民。
小娘子為縣君。
老婆婆做太郡。
食珍羞臥錦裀。
列金釵使數人。
似這般有福運。
詩詞問答
問:後庭花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後庭花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後庭花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問:鄭廷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鄭廷玉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後庭花 第一折
參考注釋
渾家
(1) 全家
(2) 妻子
卻才灶邊婦人,便是小人的渾家。——《水滸傳》
心意
(1) 對人的情意
這禮物是我們的心意
(2) 心中的意思
母子
(1).母親和兒子。《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漢 禰衡 《鸚鵡賦》:“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 唐 白居易 《母別子》詩:“以汝夫婦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別離。”《水滸傳》第二回:“﹝ 史進 ﹞説道:‘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
(2).本源。偏義複詞,偏於“母”。《朱子語類》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噓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也’,只説得大概,卻更有個母子,這便是坎離水火,煖氣便是魂,冷氣便是魄。” 清 翟灝 《通俗編·母子》:“母子猶雲本元。今人多有此語,如所謂母子醬油之類。”
性命
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於亂世。——諸葛亮《出師表》
偷性命。——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劉開《問說》
壁廂
邊兒;旁邊
這壁廂去了半斗,那壁廂搲了幾升。——《陳州糶米》
歡喜
(1) 喜愛、愛好
她歡喜拉手風琴
(2) 喜歡、喜愛
歡喜滑水
三貞婦
謂極其貞節的婦女。 元 鄭庭玉 《後庭花》第一折:“那壁廂歡喜殺三貞婦,這壁廂鑊鐸殺五臟神。”
這壁廂
這裡。指比較近的處所。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二折:“那壁廂鎖樹的怕彎著手,這壁廂攀欄的怕攧破了頭。”亦省作“ 這壁 ”、“ 這廂 ”。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偌遠地,他在那壁,你在這壁,繫著長裙兒,你便怎知他腳兒小?”京劇《走麥城》第三十場:“二將軍,當年在 曹 營,多蒙指教刀法,某這廂謝過。”
鑊鐸
(1).形容喧鬧。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解元休心頭怒惡,譬如這裡鬧鑊鐸,把似書房裡睡取一覺。” 凌景埏 校註:“鑊鐸,形容人聲嘈雜。”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一折:“那壁廂歡喜殺三貞婦,這壁廂鑊鐸殺五臟神。” 清 洪昇 《長生殿·神訴》:“當日箇鬧鑊鐸激變羽林徒,把驛庭四面來圍住。” 顧學頡 王學奇 《元曲釋詞·鑊鐸》:“鑊鐸…… 王季思 以為是‘嚄唶(huòzè)’或‘嚄嘖(huòzé)’的音轉,均是。”
(2).糊塗。《初刻拍案驚奇》卷一:“ 文若虛 心中鑊鐸,忖道:‘不信此物是寶貝,這等造化不成。’” 顧學頡 王學奇 《元曲釋詞·鑊鐸》:“此‘鑊鐸’當係‘糊塗’的音轉。今 吳中 俗語有云:‘聰明面孔,鑊鐸肚腸。’蓋譏外秀而內拙者,義本此。”
五臟神
見“ 五藏神 ”。
因循
(1) 沿襲按老辦法做事
因循守舊
(2) 遲延拖拉
因循坐誤
(3) 輕率;隨便
苟或因循,何由體悟。——《五燈會元》
天色
天空的顏色,借指時間的早晚和天氣的變化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你該走了
初更
舊時毎夜分為五個更次。晚七時至九時為“初更”。 宋 孫光憲 《臨江仙》詞:“暮雨淒淒深院閉,燈前凝坐初更。” 宋 范成大 《燒火盆行》:“春前五日初更後,排門然火如晴晝。”《水滸傳》第五回:“約莫初更時分,只聽得山邊鑼鳴鼓嚮。”
時分
(1).時間。《宋書·律曆志中》:“漏所以節時分,定昏明。”
(2).時候。《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到得昨夜,女壻到家時分,不知因甚緣故,將女壻斧劈死了。” 元 楊梓 《敬德不服老》第一折:“想著咱初降 唐 時分,事君竭力致其身。”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二章:“黎明時分挺涼快。”
今宵
今夜。 南朝 陳 徐陵 《走筆戲書應令》詩:“今宵花燭淚,非是夜迎人。” 唐 雍陶 《宿嘉陵驛》詩:“今宵難作 刀州 夢,月色江聲共一樓。”
夫妻
夫婦;男女二人結成的合法婚姻關係。也作“夫婦”
同議
(1).一同商議。《宋史·職官志一》:“ 開寶 六年,始詔 居正 、 餘慶 於都堂與宰相同議政事。”《儒林外史》第二回:“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這庵里來同議。”
(2).特指中人,為雙方介紹、作證之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立婚約 金聲 。同議友人 張安國 李文才 。”
免禍
避免災難。《新唐書·狄仁傑傳》:“惟勸迎 廬陵王 可以免禍。”《水滸傳》第一○四回:“列位若要免禍,須聽小子一言!”
來朝
(1).早,清早。《詩·大雅·綿》:“ 古公亶父 ,來朝走馬。” 鄭玄 箋:“言其避惡早且疾也。” 孔穎達 疏:“清朝走馬,未是善事,詩人言之,必有其意,故知美其避惡早且疾也。”一說一朝。參閱 清 俞樾 《達齋詩說》。
(2).明早。 宋 范成大 《豫章南浦亭泊舟》詩之一:“來朝風一席,隨處且浮家。”《水滸傳》第七七回:“今晚便殺出去好?卻捱到來朝去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六郎》:“今授為 招遠縣 鄔鎮 土地,來朝赴任。”
前來朝覲。《詩·小雅·采菽》:“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左傳·僖公十四年》:“夏,遇於 防 ,而使來朝。” 唐 張循之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詩:“執玉來朝遠,還珠入貢頻。”
早晨
每日天明之際;黎明
在早晨他幹活效率最高
郡門
郡城之門。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脩復》:“ 顏真卿 為 平原 太守,立三碑,皆自撰親書。其一立於郡門內,紀同時臺省擢牧諸郡者十餘人。”
遠親
血統關係或婚姻關係疏遠的親戚
鄉中
同鄉。《水滸傳》第十七回:“ 楊志 叫道:‘原來也是 關西 和尚。俺和他是鄉中。’”《水滸傳》第七四回:“不想路上撞見了這箇鄉中親戚。”
近鄰
位置緊靠的鄰居
遠親不如近鄰
影占
(1).謂虛占人戶或田產,使逃避賦役、稅收。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諸道軍諸使家口親族,遞相影占,不曾輸稅。若官自糶鹽,此輩無一人遺漏者。”《元典章·戶部·田宅》:“ 昔里思吉 將民戶 舒德輿 等田土虛立典賣文契影占,﹝民戶﹞不當雜役。”
(2).冒認占有。《元典章·戶部·官田》:“亡 宋 各項係官田土……歸附以來,多被權豪勢要之家影占為己業。”
(3).遮掩,隱蔽。《水滸傳》第六回:“這兩箇哪裡似箇出家人,只是緑林中強賊一般,把這齣家影占身體。”
有日
(1).多日。《晏子春秋·諫下十九》:“今君處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猶出若言,不亦甚乎!”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錢忠懿王 ﹞既至,會 太祖 幸 洛陽 郊禋,西駕有日矣。”
(2).有期;不久。《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行有日, 甘羅 謂 文信侯 曰:‘借臣車五乘,請為 張唐 先報 趙 。’” 唐 韓愈 《答李翊書》:“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且喜他肯與我修鍊,丹成料已有日。” 蘇曼殊 《碎簪記》:“接叔父書,謂聞人言,君受聘於 林 姓,親迎有日,然歟?”
庶民
百姓;平民
即日罷楊彪、 黃琬、 荀爽為庶民。——《三國演義》
小娘子
稱年輕婦女(多見於早期白話)
縣君
(1).古代婦人封號。 晉 已有此稱。 唐 制,五品母妻為“縣君”。 宋 庶子、少卿監、司業、郎中、京府少尹、赤縣令等官之妻封“縣君”。 元 制與 唐 制同。 明 代郡王曾孫女稱“縣君”。《晉書·后妃傳上·宣穆張皇后》:“ 魏 正始 八年崩,時年五十九,葬 洛陽 高原陵 ,追贈 廣平縣君 。” 唐 韓愈 《虞部員外郎張府君墓志銘》:“母曰 太原縣君 。” 宋 王明清 《春娘傳》:“太守謂 玉 曰:‘汝今為縣君矣,何以報我?’”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室人》:“﹝ 宋 ﹞ 政和 中,改郡縣君號為七等……縣君為室人、安人、孺人。”
(2).命婦的通稱。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 鶯鶯 已是縣君, 君瑞 是玉堂學士。”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若是得了官呵!金冠霞帔,駟馬高車,你便是夫人縣君也。”《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我縣君即是街南 趙大夫 的妻室。”
老婆婆
(1) 〈方〉
(2) 小孩稱呼老太太
(3) 妻子稱呼丈夫的媽媽;婆母
珍羞
亦作“ 珍饈 ”。珍美的肴饌。 漢 張衡 《南都賦》:“珍羞琅玕,充溢圓方。” 宋 司馬光 《和潞公真率會》:“不待珍羞方下筯,只將佳景便娛賓。” 明 無名氏 《雙忠記·二仙點化》:“駕輕車出入皇朝,食有珍饈,衣有金貂。” 老舍 《茶館》第一幕:“姑娘一過門,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綾羅綢緞。”
錦裀
錦茵,錦褥。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 隴西 獨自一孤身,飛去飛來上錦裀。都緣出語無方便,不得籠中更喚人。”《紅樓夢》第五三回:“眾人圍隨同至 賈母 正室之中,亦是錦裀繡屏,煥然一新。”
金釵
(1).婦女插於髮髻的金制首飾,由兩股合成。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九:“還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 唐 溫庭筠 《懊惱曲》:“兩股金釵已相許,不令獨作空成塵。”《雍熙樂府·醉花陰·國祚風和太平了》:“兩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黃遵憲 《九姓漁船曲》:“金釵敲斷都由我,團扇遮羞怕見郎。”
(2).借指婦女。 清 沉起鳳 《諧鐸·夢中夢》:“今富貴若此,何不廣列金釵,以充下陳。” 賀敬之 《放歌集·三門峽歌》:“烏雲遮明鏡,黃水吞金釵。”
(3).石斛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石斛》。
這般
(1) 如此,這樣
這般仔細的一個人
(2) 像這個樣子
福運
幸福的機運。 南朝 宋 鮑照 《皇孫誕育上疏》:“伏承東儲積慶,皇孫誕育,國啟昌期,民迎福運。”《西遊補》第四回:“會做幾句,便是那人福運,便有人抬舉他,便有人奉承他,便有人恐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