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贈蕭二十使君》
全文:
昔在嚴公幕,俱為蜀使臣。
艱危參大府,前後間清塵。
起草鳴先路,乘槎動要津。
王鳧聊暫出,蕭雉只相馴。
終始任安義,荒蕪孟母鄰。
聯翩匍匐禮,意氣死生親。
張老存家事,嵇康有故人。
食恩慚鹵莽,鏤骨抱酸辛。
巢許山林志,夔龍廊廟珍。
鵬圖仍矯翼,熊軾且移輪。
磊落衣冠地,蒼茫土木身。
塤篪鳴自合,金石瑩逾新。
重憶羅江外,同游錦水濱。
結歡隨過隙,懷舊益沾巾。
曠絕含香舍,稽留伏枕辰。
停驂雙闕早,回雁五湖春。
不達長卿病,從來原憲貧。
監河受貸粟,一起轍中鱗。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起草
擬定初稿
起草講稿
先路
(1).亦作“ 先輅 ”。天子或諸侯使用的一種用象牙裝飾的正車。《書·顧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孔 傳:“先輅,象;次輅,木。金、玉、象皆以飾車,木則無飾。”一說即木輅。 蔡沉 集傳:“先輅,木輅也。”《書·顧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孔 傳:“先輅,象;次輅,木。金、玉、象皆以飾車,木則無飾。”一說即木輅。 蔡沉 集傳:“先輅,木輅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鄭伯 賞入 陳 之功,三月甲寅朔,享 子展 ,賜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 漢 張衡 《東京賦》:“奉引既畢,先輅乃發。”
(2).指聖王之道。《楚辭·離騷》:“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王逸 註:“路,道也。言己如得任用,將驅先行,願來隨我,遂為君導入聖王之道也。”
(3).猶先行。《三國志·魏志·崔琰傳》:“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宋書·柳元景傳》:“今王旗北掃,當令仁聲先路。”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於凝》:“﹝ 凝 ﹞令僮僕先路,以備休憩。”
(4).猶先河。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兩都賦序》‘白麟’、‘神雀’二比,‘言語’‘公卿’二比,即開 明 人八比之先路。” 清 歐陽巨源 《<官場現形記>序》:“限資之例,始於 漢 代,定以十算,乃得為吏,開捐納之先路,導輸助之濫觴。”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於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後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內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獨倚雲機看織紗。” 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後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訊息,無處覓 張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隻琉球使還訊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斗還。”參見“ 星槎 ”、“ 浮槎 ”。
要津
重要渡口,泛指水陸交通要道。比喻顯要的地位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古詩十九首》
賓從雜遝實要津。——杜甫《麗人行》
位居要津
杜甫名句,奉贈蕭二十使君名句
名句推薦
腳底聲聲清脆,踏荒原積雪
顧隨《好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