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白話詩·其二十一

作者:缺名一 朝代:唐代

五言白話詩·其二十一原文

世間何物平,不過死一色。

老小終須去,信前業道力。

縱使公王侯,用錢遮不得。

各身改頭皮,相逢定不識。

詩詞問答

問:五言白話詩·其二十一的作者是誰?答:缺名一
問:五言白話詩·其二十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缺名一的名句有哪些?答:缺名一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職韻 出處:全唐詩續補遺

參考注釋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麼東西;什麼人。《管子·小問》:“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帝問曰:‘ 夏侯湛 作《羊秉敘》,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誌》:“ 盧志 於眾坐問 陸士衡 :‘ 陸遜 陸抗 是君何物?’”

(2).什麼,哪一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晉書·王衍傳》:“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後漢書·文苑傳·禰衡》“死公!雲等道” 唐 李賢 註:“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門生》:“ 檜 大怒曰:‘我殺 趙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爾耶!’”

不過

(1)

——用在形容詞性的詞組或雙音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過了

(2)

——作連詞,表示轉折,只是

然亦不過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還不錯,不過胃口還不好

(3)

副詞,指明範圍;只,僅僅

不過是個小孩子

一色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濛的群山。”

(2).一種;一類。《唐六典·戶部尚書·金部郎中》:“ 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後,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註:“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 金 元好問 《雪岩》詩:“貞鬆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郁達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

老小

(1) 妻子兒女;老人和小孩,泛指家屬或從老人到小孩的所有的人

(2) 一家裡最年輕的孩子或成員

業道

佛教語。指監視人們善惡作業的天神地祇。又稱業道神。 唐 王梵志 《生即巧風吹》詩:“生即巧風吹,死須業道過。” 唐 王梵志 《說錢心即喜》詩:“平生不造福,死被業道收。”

縱使

即使——連線分句,表示假設的讓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種情況

公王

君主。《史記·天官書》:“三星若合,其宿地國外內有兵與喪,改立公王。”

用錢

(1).花錢。《漢書·食貨志上》:“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千五百。” 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上》:“ 晏 初議造船,每一船用錢百萬。”《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家中也要設靈掛孝,在在都是要用錢的。”

(2).使用錢幣。《文獻通考·錢幣一》:“﹝ 後魏 ﹞ 孝文帝 始詔天下用錢。”

(3).佣錢。舊時買賣時付給中間人的報酬。《元史·刑法志三》:“諸產金之地,有司歲徵金課……其有巧立名色,廣取用錢,及多秤金數,剋除火耗,為民害者,從監察御史廉訪司糾之。”《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布商﹞知道 呂玉 買賣中通透,拉他同往 山西 脫貨,就帶羢貨轉來發賣,於中有些用錢相謝。”

(4).指零用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內中有一個最不成器的,終年在外頭非嫖即賭,他老子知道了,便限定他的用錢,每月叫帳房支給他二百洋錢。”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頭皮

(1).指腦袋。 宋 劉克莊 《念奴嬌》詞:“顏髮俱非,頭皮猶在,勝捉來官里。”《二刻拍案驚奇》卷七:“今日捉將官去,這回頭皮送了。”參見“ 老頭皮 ”。

(2).頭頂及其周圍的皮膚。 郁達夫 《遲桂花》:“ 則生 抓著頭皮,臉上露出了一臉為難的神氣。”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七:“‘吚呀,不是不肯說,實是無可說。’ 杜振宇 搔著頭皮回答。”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環》九:“欠賬總額是620元。我頓感頭皮麻嗖嗖的!”

(3).頭皮表面脫落下來的碎屑。

(4).猶情面,面子。《紅樓夢》第六十回:“我們的頭皮兒薄,比不得你們。”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詩詞推薦

五言白話詩·其二十一原文_五言白話詩·其二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