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盧綸的《春日喜雨奉和馬侍中宴白樓》
全文:
鸛鶴相呼綠野寬,鼎臣閒倚玉欄乾。
洪河擁沫流仍急,蒼嶺和雲色更寒。
艷艷風光呈瑞歲,泠泠歌頌振雕盤。
今朝醉舞共鄉老,不覺傾欹獬豸冠。
參考注釋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醉舞
猶狂舞。 唐 李白 《邠歌行上新平長兄粲》:“ 趙 女長歌入彩雲, 燕 姬醉舞嬌紅燭。”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題冷泉亭》詞:“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 清 丘逢甲 《重有憶迭前韻》:“東風吹樓作醉舞,一枝夜泣梨花雨。”
鄉老
(1).《周禮》官名。地官之屬。掌六鄉教化,每二鄉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謂之“三公”,在鄉謂之“鄉老”。《周禮·地官·序官》:“鄉老,二鄉則公一人。” 鄭玄 註:“老,敬稱也。王置六鄉,則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內與王論道,中參六官之事,外與六鄉之教,其要為民,是以屬之鄉焉。”一說,鄉老為致仕之尊官,或鄉黨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無職掌,其人亦不必備。參閱 清 李惇 《群經識小·鄉老鄉大夫》。
(2).指鄉里年高德劭的人。 唐 盧綸 《送菊潭王明府》詩:“唯應理農後,鄉老賀君閒。”《清平山堂話本·羊角哀死戰荊軻》:“設祭於享堂,哭泣甚哀,鄉老、從人無不下淚。” 清 馬建忠 《上李相伯言出洋工課書》:“罪名定於鄉老,酷吏無所舞其文。”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傾欹
(1).傾斜,歪斜。《舊唐書·杜審權傳》:“大廈傾欹而未已,沉痾綿息以無餘。” 宋 蘇舜欽 《游山》詩:“北渡千丈橋,柱裊闌傾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三·宋四聖御押》:“ 唐 末五季諸人押字,莫不怪詭飄揚,傾欹放蕩。”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投者須端坐,不能傾欹。”
(2).傾覆。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寄子》:“堪悲,家國漸傾欹,我身無葬地,汝尚何依?” 明 張四維 《雙烈記·乞休》:“他見前車既覆,後載還來,定爾傾欹。”
獬豸冠
(1).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 漢 蔡邕 《獨斷》:“法冠, 楚 冠也…… 秦 制執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監平服之,謂之獬豸冠。”《後漢書·輿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後。高五寸,以纚為展筩,鐵柱卷,執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平也。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 楚王 嘗獲之,故以為冠。” 明 無名氏 《霞箋記·中丞訓子》:“官居侍御立朝班,鐵面丹心獬豸冠。”《人民文學》1981年第4期:“頭戴黑色獬豸冠的宮中執法走到 嬴政 身邊,垂身而立。”
(2).指御史等執法官吏。 唐 韋縠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 越 人自貢珊瑚樹, 漢 使何勞獬豸冠。”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一折:“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 清 方文 《寄任玉成御史》詩:“舊京人物凋零盡, 江 北猶餘獬豸冠。”
盧綸名句,春日喜雨奉和馬侍中宴白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