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元稹的《何滿子歌(張湖南座為唐有態作)》
全文:
何滿能歌能宛轉,天寶年中世稱罕。
嬰刑系在囹圄間,水調哀音歌憤懣。
梨園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羈網緩。
便將何滿為曲名,御譜親題樂府纂。
魚家入內本領絕,葉氏有年聲氣短。
自外徒煩記得詞,點拍才成已誇誕。
我來湖外拜君侯,正值灰飛仲春琯。
廣宴江亭為我開,紅妝逼坐花枝暖。
此時有態蹋華筵,未吐芳詞貌夷坦。
翠蛾轉盼搖雀釵,碧袖歌垂翻鶴卵。
定面凝眸一聲發,雲停塵下何勞算。
迢迢擊磬遠玲玲,一一貫珠勻款款。
犯羽含商移調態,留情度意拋弦管。
湘妃寶瑟水上來,秦女玉簫空外滿。
纏*綿疊破最殷勤,整頓衣裳頗閒散。
冰含遠溜咽還通,鶯泥晚花啼漸懶。
斂黛吞聲若自冤,鄭袖見捐西子浣。
陰山鳴雁曉斷行,巫峽哀猿夜呼伴。
古者諸侯饗外賓,鹿鳴三奏陳圭瓚。
何如有態一曲終,牙籌記令紅螺碗。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陰山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山頂海拔2000—2400米。山地大部由古老變質岩組成,在斷陷盆地中有沉積岩分布。煤、鐵和稀土金屬等礦藏豐富。以狼山最為乾旱,大青山較濕潤。山坡低處為草地
鳴雁
(1).《詩·邶風·匏有苦葉》:“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毛 傳:“雝雝,雁聲和也。納採用雁,旭日始出,謂大昕之時。” 鄭玄 箋:“雁者,隨陽而處,似婦人從夫,故昏禮用焉。”後用“鳴雁”指嫁娶之事。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志銘》:“三星照夜,佇稽鳴雁之期;七日秉秋,坐廌飛皇之兆。” 倪璠 註:“婚姻六禮皆用雁,故云鳴雁之期。”
(2).鳴啼的大雁。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九:“鳴雁飛南征,鶗鴂發哀音。” 南朝 宋 范泰 《九月九日》詩:“勁風肅林阿,鳴雁驚時候。” 宋 陸游 《冬晴》詩:“鳴雁過長空,纖鱗泳清池。”
(3).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杞縣 北。《左傳·成公十六年》:“ 衞侯 伐 鄭 ,至於 鳴雁 ,為 晉 故地。” 楊伯峻 註:“ 鳴雁 在今 河南 杞縣 北。”
斷行
斷然施行
爭執不下的時候,只有斷行才能辦事
巫峽
(1). 長江三峽 之一。一稱 大峽 。西起 四川省 巫山縣 大溪 ,東至 湖北省 巴東縣 官渡口 。因 巫山 得名。兩岸絕壁,船行極險。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 巫峽 ,蓋因山為名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絶。故漁者歌曰:‘ 巴 東 三峽 巫峽 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唐 楊炯 《巫峽》詩:“ 三峽 七百里,惟言 巫峽 長。” 宋 蘇軾 《巫山》詩:“ 瞿塘 迤邐盡, 巫峽 崢嶸起。” 郭沫若 《月蝕》:“ 巫峽 中的奇景,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沒有的。”
(2). 戰國 宋玉 《高唐賦》記 楚襄王 游 雲夢 台館,有 楚懷王 夢與 巫山 神女相會的故事,後遂以“巫峽”稱男女幽會之事。 唐昭宗 《巫山一段雲》詞:“冰眸蓮臉見長新, 巫峽 更何人。” 宋 陳德武 《玉蝴蝶·雨中對紫薇》詞:“夢回 巫峽 ,春在瑤池。”《宦海》第十五回:“﹝ 木觀察 ﹞雖然丁了艱,卻不肯守著居喪的禮節,在那寢苫枕塊的時候,還要尋那 陽臺 巫峽 的風流。”參見“ 巫山 ”。
元稹名句,何滿子歌(張湖南座為唐有態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