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公溯的《郭中行自漢中寄近詩來奉簡一首》
全文:
憶始衿袂分,十載再相逢。
於時客益州,俱在行李中。
不暇語袞袞,至今恨匆匆。
惟昨一麾守,其守百乘同。
乃翁持使節,顧予屬提封。
君歸問寢門,遣書托風通。
冀君或少留,解綬將往從。
翻然先我去,劃若主飛鴻。
經行開都間,古來多英雄。
前吊大耳兒,追懷隆準公。
壞道想流馬,深山埋臥龍。
試尋所築壇,榛荒草蒙茸。
詠歌意有托,嗤點昔未工。
才大當盛年,氣豪念勇功。
老夫猶少陵,志墮身亦窮。
獨思百丈潭,俯臨衰病容。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俯臨
(1).居高臨下。 唐 李中 《廬山》詩:“ 靖節 門遙對, 庾公 樓俯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琅邪秦碑》:“ 諸城 琅邪臺 秦 碑,石壁俯臨海岸,高數十丈。”
(2).屈尊下臨。 宋 王安石 《答交代張廷評啟》:“更書始下,已傾自附之誠;賜問俯臨,重荷相存之意。”
(3).下至。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一:“帝渥俯臨,輿情共慶。”
病容
病人的氣色
面帶病容
晁公溯名句,郭中行自漢中寄近詩來奉簡一首名句
名句推薦
晃漾吸初日,風靜波不生
秦噩《清溪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