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獨孤及的《官渡柳歌送李員外承恩往揚州覲省》
全文:
君不見官渡河兩岸,三月楊柳枝。
千條萬條色,一一勝綠絲。
花作鉛粉絮,葉成翠羽帳。
此時送遠人,悵望春水上。
遠客折楊柳,依依兩含情。
夾郎木蘭舟,送郎千里行。
郎把紫泥書,東征覲庭闈。
脫卻貂襜褕,新著五彩衣。
雙鳳並兩翅,將雛東南飛。
五兩得便風,幾日到揚州。
莫貪揚州好,客行剩淹留。
郎到官渡頭,春闌已應久。
殷勤道遠別,為謝大堤柳。
攀條倘相憶,五里一回首。
明年柳枝黃,問郎還家否。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五兩
(1).謂兩隻配成一雙。《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朱熹 集傳:“兩,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以兩為一列也。乃與冠緌必雙,男女有匹之義合。”
(2).猶言五匹。《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禮記·雜記下》:“納幣一束,束五兩。” 鄭玄 註:“納幣謂昏禮納徵也。十個為束,貴成數。兩兩者合其卷,是謂五兩……今謂之匹。”
(3).五兵技巧。《呂氏春秋·簡選》:“ 晉文公 造五兩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誘 註:“兩,技也,五技之人。” 陳奇猷 校釋引 金其源 曰:“五兩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謂勇士。五兩之士,謂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稱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晉 之五兩, 吳 之多力、利趾, 越 之習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雖出徵調,猶選練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測風器。雞毛五兩或八兩繫於高竿頂上,籍以觀測風向、風力。《文選·郭璞<江賦>》:“覘五兩之動靜。” 李善 註:“兵書曰:‘凡候風法,以雞羽重八兩,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軍營中。’ 許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風也, 楚 人謂之五兩也。’” 唐 獨孤及 《下弋陽江舟中代書寄斐侍御》詩:“東風滿帆來,五兩如弓弦。” 宋 賀鑄 《木蘭花》詞:“朝來著眼沙頭認,五兩竿搖風色順。”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虜循》:“被他火箭飛來緊。我船五緉見火就著。”
便風
順風。《陳書·華皎傳》:“及聞 徐度 趨 湘州 ,乃率兵自 巴 、 郢 因便風下戰。” 宋 陸游 《客談荊渚武昌慨然有作》詩:“便風轉頭五百里,吟嘯已在 黃鶴樓 。”
獨孤及名句,官渡柳歌送李員外承恩往揚州覲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