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拳毛駒歌》
全文:
北窗掃壁陳圖書,殺氣凜凜生坐隅。
誰將尺素畫駿馬,雲是文章昔日拳毛駒。
龍顱虎脊視天地,若滅若沒三萬里。
皇天產此誰得之,虬須十八真天子。
擒王滅竇如塵埃,英氣貫日天為開。
黃金甲光照天地,大白羽箭馳風雷。
真龍在廄萬馬疾,下視四海皆駑駘。
榛棘昭陵一抔土,柏城六馬莓苔古。
嗚呼駿馬已埃塵,雖有燕昭難再睹。
參考注釋
榛棘
(1).猶荊棘。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徑無所由。” 宋 曾鞏 《秋懷》詩:“出門榛棘不可行,終歲蒿藜尚誰卹。”
(2).引申為阻塞。 宋 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一:“此三小人傷政害國,言路榛棘,外敵侵陵,可為痛哭。”
昭陵
(1).陵墓名。 唐太宗 墓。在 陝西省 禮泉縣 九嵕山 。利用山峰鑿成。著名的 昭陵 六駿石刻,原來即列置在 昭陵 北面祭壇的東西兩廡房內。 前蜀 韋莊 《聞再幸梁洋》詩:“ 興慶 玉龍寒自躍, 昭陵 石馬夜空嘶。” 清 張際亮 《遷延》詩:“石馬 昭陵 煩北望, 太宗 兄弟總縱橫。”參閱 宋 宋敏求 《長安志·醴泉》。
(2).陵墓名。 明穆宗 墓。在 北京市 昌平縣 大峪山 東。為 明 十三陵之一。
(3).陵墓名。 清太宗 墓。亦稱 北陵 。在 遼寧省 沉陽市 北 隆業山 。為關外 清 代三陵( 昭陵 、 福陵 和 永陵 )中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個。解放後闢為 北陵公園 。參閱《清會典事例·盛京工部·陵寢規制》。
(4). 宋 仁宗 葬 永昭陵 , 宋 人以 昭陵 作為 仁宗 的代稱。 宋 樓鑰 《王岐公玄英宗詔草》:“ 昭陵 以 英宗 為皇子。”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一日…… 昭陵 曰:‘甚好。’”
一抔土
(1).一捧之土。後亦指墳墓。《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 長陵 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長陵 為 漢高祖 陵。 明 常倫 《過韓信嶺》詩:“ 長陵 一抔土,寂寞亦 三秦 。” 清 洪昇 《長生殿·彈詞》:“半科樹是薄命碑碣,一抔土是斷腸墓穴。”
(2).指每一寸土地。 陳毅 《登大庾嶺》詩:“國*賊賣盡一抔土,彌天烽火舉紅旗。”
柏城
指皇陵。古代帝、後陵寢周圍築牆,列植柏樹,故稱。 唐 白居易 《開成大行皇帝輓歌詞奉敕撰進詩》之四:“月低儀仗辭蘭路,風引笳簫入柏城。”《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四年》:“ 漠谷 道險狹,恐為賊所邀。不若自 乾陵 北過,附柏城而行。” 胡三省 註:“山陵樹柏成行,以遮迾陵寢,故謂之柏城。” 宋 范祖禹 《虞主回京雙調四曲·六州一曲》詞:“褘翟掩軒宮,柏城王氣長鬱蔥。”
六馬
(1).謂駕車之馬眾多。《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孔穎達 疏:“經傳之文,惟此言六馬。 漢 世此經不傳,餘書多言駕四者。《春秋公羊》説天子駕六。《毛詩》説天子至大夫皆駕四。 許慎 案《王度記》雲,天子駕六。 鄭玄 以《周禮·校人》養馬‘乘馬一師四圉’,四馬曰乘;《康王之誥》云:‘皆布乘朱黃’;以為天子駕四, 漢 世天子駕六,非常法也。然則此言馬多懼深,故舉六以言之。”《荀子·勸學》:“ 伯牙 鼓琴,而六馬仰秣。”《太平御覽》卷九○六引《尸子》:“鹿走而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謂不反顧也。”《列子·湯問》:“趣如吾,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
(2). 秦 以後,皇帝之車駕用六馬。《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 漢 蔡邕 《獨斷》:“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有五色。”《南史·宋紀》上:“ 晉帝 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皇后行祀蠶禮時亦駕六馬。《宋書·禮志一》:“蠶將生,擇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 漢 魏 故事,衣青衣,乘油蓋雲母安車,駕六馬。”
(3).六種類型之馬。《周禮·夏官·校人》:“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 鄭玄 註:“玉路駕種馬,戎路駕戎馬,金路駕齊馬,象路駕道馬,田路駕田馬,駑馬給宮中之役。”
莓苔
青苔。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蘇舜欽 《寄守堅覺初二僧》詩:“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訪尋。” 明 李瀚 《光孝寺訪唐佛》詩:“一徑莓苔寒瑟瑟,千年燈火坐蕭蕭。”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
張耒名句,拳毛駒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