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清之的《古風一篇簡徐德夫提刑》
全文:
昌黎有名言,受恩異知已。
而況不識面,知心詎能面,知心詎能幾。
浮雲日多變,交道冷如水。
握手遽下石,利害毫髮比。
人情易燥濕,灩澦發九軌。
終然風雨晦,雞鳴獨無已。
世變方下趨,特立系君子。
山谷未見坡,氣味已相似。
希文非素交,永叔甘遠徙。
敢謂世無人,前修可專美。
我昔聞君名,恍如讀青史。
已乃知同時,深心愛敬起。
端平濫持衡,薦賢職當爾。
亟以聞九重,夜半下一紙。
雅志樂弦歌,公車猶尼止。
賢者固難進,奪情辭詔旨。
知賢未及用,上印返田裡。
閒居事幽屏,黜陟不到耳。
賓朋有公言,聲徽振商祉。
入則禆國論,挺挺中流砥。
出持皇華節,光風泛桃李。
從容五六載,平進付常理。
又聞交遊間,榮落保終始。
不負楊臨賀,真見其人矣。
夜夢加晝思,仿佛眉宇紫。
軍將忽打門,緘書照窗幾。
幾檐屢開闔,襟期頓清泚。
有如嶧陽桐,知音發妙指。
高情激孤笑,新意償宿喜。
得一夔已足,失百參何恥。
老我豈私賀,善類知有恃。
看君廣廈開,大芘天下士。
參考注釋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說新語·自新》
(2) 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3) 恩惠,情誼
做個人情
(4) 贈品、禮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紅樓夢》
燥濕
(1).乾燥和潮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呂氏春秋·重己》:“昔先聖王……其為宮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 高誘 註:“燥謂陽炎,溼謂雨露。”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 清 譚嗣同 《與沉小沂書》之二:“凡物春夏則漲,秋冬則縮,寒暑燥濕使然也。”
(2).指日常生活起居。《漢書·丙吉傳》:“ 吉 即時病,輒使臣 尊 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三國志·吳志·駱統傳》:“常勸 權 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處,避濕就燥。問其燥濕者,問其居處何如也。”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銘》:“吾婦幼失母,專其事母者事父,及後母遺腹弟。調燥濕,御侵侮,皆與其勞。”
(3).指世態炎涼。 漢 蔡邕 《辭郡辟讓申屠蟠書》:“﹝ 申屠蟠 ﹞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 唐 陸龜蒙 《幽居賦》:“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纔祛燥濕,稍遠囂塵。” 宋 司馬光 《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詩:“皎如百鍊精,不為燥濕易。”
(4).中醫指燥熱或寒濕的症侯。《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醫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與他分個燥濕。”
九軌
(1).可容九輛車並列行駛的路面寬度。《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 鄭玄 註:“經緯之塗,皆容方九軌。軌,謂轍廣。乘車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為轍廣。九軌積七十二尺,則此塗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輻內二寸半,輻廣三寸半,綆三分寸之二,金轄之間,三分寸之一。” 漢 張衡 《東京賦》:“經途九軌,城隅九雉。” 宋 蘇軾 《贈眼醫王生彥若》詩:“如行九軌道,並驅無擊轂。” 清 唐甄 《潛書·法王》:“執此致之,直而無曲,顯而無隱,如行九軌之途,更無他歧。”
(2).指城中大道。 宋 蘇轍 《賀雪御筵謝狀》:“九軌澄清,已消塵壒之濁;三農踴躍,載歌牟麥之豐。”
(3).泛指大路。 清 劉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軌,徑趨其鄉。”
(4).猶言眾車。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台》詩:“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繫大江心。”
鄭清之名句,古風一篇簡徐德夫提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