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賢祠行館作原文
平陽弗愧先生席,守道願居弟子行。
原魯雅欽曾造第,翼之不合竟同堂。
威儀一代巾將履,俎豆千秋梓與桑。
何必於傍行館築,斯之未信祗徬偟。
詩詞問答
問:四賢祠行館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四賢祠行館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四賢祠行館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五
2. 孫復
參考注釋
平陽
〈方〉∶指平地
虎落平陽被犬欺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守道
(1).堅守某種道德規範。《左傳·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後漢書·桓帝紀》:“杜絶邪偽請託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君子當守道崇德,蓄價待時。” 唐 岑參 《送費子歸武昌》詩:“勿嘆蹉跎白髮新,應須守道勿羞貧。”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贈戶部員外郎孫府君墓志銘》:“而公守道退默,未嘗自陳,竟以列庶僚,典遠郡而終身焉。”
(2).防守之道。《墨子·備梯》:“ 禽子 再拜曰:‘敢問守道。’ 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弟子
門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導並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
不合
(1).違背;不符合。 漢 劉向 《九嘆·遠逝》:“惜往事之不合兮,橫 汨羅 而下濿。” 宋 司馬光 《文中子補傳》:“發端唱導者非二家之罪而誰哉?此皆議論不合於聖人者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四章:“總之,不合社會的標準就是了。”
(2).不和。《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不想 安綿 兵備道與 聞參將 不合。”
(3).不應當;不該。《後漢書·杜林傳》:“臣愚以為宜如舊制,不合翻移。” 五代 許岷 《木蘭花》詞:“當初不合儘饒伊,贏得如今長恨別。”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三出:“小的不合叫那會篆刻的人,照依那關防刻一個小記印兒。” 清 孫枝蔚 《代書寄呈大兄伯發》:“吾家本素封,不合輕犁鋤。”
同堂
(1).同處一堂;同居一家。《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盎 素不好 鼂錯 , 鼂錯 所居坐, 盎 去; 盎 坐, 錯 亦去:兩人未嘗同堂語。” 三國 魏 曹植 《當來日大難》詩:“今日同堂,出門異鄉。別易會難,各盡杯觴。” 唐 韓愈 《袁氏先廟碑》:“由曾及考,同堂異置。” 老舍 《四世同堂》二:“自從他有了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無減,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
(2).謂同一祖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羊長和 父 繇 與太傅 祜 同堂相善。”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相國同堂昆季三人,曰 石 ,曰 程 ,皆登宰相,惟 福 一人歷鎮使相而已。”參見“ 同堂兄弟 ”。
(3).猶同門,同學。 元 喬吉 《金錢記》第四折:“小官有一同堂故友,乃是 韓飛卿 。” 清 陳確 《答惲仲升書》:“恃同堂之愛,不覺直言至此,死罪!死罪!”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南書房》:“ 仁廟 與諸文士賞花釣魚,剖晰經義,無異同堂師友。”
威儀
(1) 儀表威武嚴肅;軍容整齊的
(2) 指隨從
一代
(1) 一個朝代
一代宗臣
(2) 一個時代,當代
一代英豪
(3)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一代一代地辛勤勞動
(4)
(5) 某一類人的一輩
鼓舞了整個一代的理論家
(6) 生物的一個世系
現在這一代昆蟲似乎對這一噴劑有了抗藥性
俎豆
(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
(2) 指奉祀
俎豆千秋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行館
舊時官員出行在外的臨時居所。《水滸傳》第三八回:“ 張順 答道:‘些小微物,何足掛齒。兄長食不了時,將回行館做下飯。’” 明 袁宏道 《自從行別袁水部》詩:“我見行館 沙市 傍,市上桃花照春浪。”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憂國焦勞,馳驅盡瘁,遂卒於 廣寧 行館。” 李烈鈞 《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余奉電先開省議會決定一切,並以 百花洲 陳列館為總理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