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大圭的《送戒定岩往中竺》
全文:
天竺諸山天下雄,支*那勝處惟中峰。
玲瓏不假五丁鑿,飛來小朵金芙蓉。
懸厓嵌空不可上,千歲神僧舒寶掌。
杖頭靈骨去無回,世外高風猶足仰。
浮漚道人蒲室孫,京都試藝新承恩。
三衣欲掛稽留石,一錫初辭白下門。
佛國迢迢松九里,五月涼風清似水。
劫灰掃盡古岩前,樓閣重開白雲里。
送君此日懷舊遊,別情渺渺隨江流。
月明何處寄相憶,滿林風露天香秋。
參考注釋
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譯。佛教比丘穿的三種衣服。一種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眾聚時衣,在大眾集會或行授戒禮時穿著;一種叫郁多羅僧,即上衣,禮誦、聽講、說戒時穿著;一種叫安陀會,日常作業和安寢時穿用,即內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曇光》:“ 宋 明帝 於 湘宮 設會,聞 光 唱導,帝稱善,即敕賜三衣瓶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沙門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執不同,或緣有寬狹,或葉有小大。” 唐 賈島 《送去華法師》詩:“秋江洗一鉢,寒日曬三衣。” 清 姚鼐 《嘉慶丁巳阻風於繁昌三山磯》詩:“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
稽留
停留;遷延
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史記·滑稽列傳》
因事稽留,未能如期南下
下門
複姓。 周 代有 下門子 。見《國語·周語下》。
店鋪卸下門板,謂開市。 阿英 《流離》二:“人家貨都沒有了,硬要人下門,究竟有什麼用處呢?”
大圭名句,送戒定岩往中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