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伯奇還花溪草堂原文
見說石田茅屋在,花溪南畔柳溪東。
亂兵橫殺雖不到,死草華風亦自同。
天際淺蕪春莽蒼,水邊寒月夜朦朧。
羨君歸去償高臥,布穀還啼幽竹叢。
詩詞問答
問:送張伯奇還花溪草堂的作者是誰?答:虞堪
問:送張伯奇還花溪草堂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送張伯奇還花溪草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虞堪的名句有哪些?答:虞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石田
(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無用之物。《左傳·哀公十一年》:“得志於 齊 ,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 唐 寒山 《詩》之六六:“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清 薛福成 《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得之則曰猶獲石田,失之則曰不勤遠略。” 梁啓超 《論生利分利》:“顧同一土地也,在野蠻民族之手,則為石田;在文明民族之手,則為奇貨。”
(2).貧瘠的田地。 宋 秦觀 《次韻子由題蜀井》:“ 蜀 岡精氣滀多年,故有清泉發石田。” 元 王逢 《贈龍虎山人鄭良楚》詩之二:“石田歲稔茅屋好,種菊乞詩 虞翰林 。”《剪燈新話·天台訪隱錄》:“有居民四五十家,衣冠古樸,氣質淳厚,石田茅屋,竹戶荊扉,犬吠雞鳴,桑麻掩映,儼然一村落地。”
(3).指石硯。 清 鈕琇 《觚賸·石言》:“ 石戶 之封可守,石田之穫不虛;傳子孫而無累,貽朋友而欣愉。” 清 方文 《病中寄鄧柬之》詩:“藥裹但隨庭草積,學徒應共石田荒。”
茅屋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亂兵
(1) 叛亂的士兵
(2) 潰散的軍隊
橫殺
恣意殺戮。《後漢書·楊彪傳》:“今橫殺無辜,則海內觀聽,誰不解體!”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華風
(1).指 漢 族或中原的風俗。《宋書·魯爽傳》:“﹝ 魯爽 ﹞幼染殊俗,無復華風。” 宋 蘇轍 《移岳州謝狀》:“臣見具舟前往,自爾稍近華風,遂脫瘴死。” 清 趙翼 《經臨途次雜紀以詩》之三:“華風濡染變狉獉,光氣將開色色新。”
(2).浮華的文風。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尋 宇文 初習華風,事由 蘇綽 。至於軍國詞令,皆準《尚書》。”
(3).猶光風。天日清明時的和風。 唐 李賀 《高軒過》詩:“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天際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莽蒼
形容郊野景色迷茫,也指無際的原野
煙雨莽蒼
月夜
有月光的夜晚。《魏書·李諧傳》:“座有清談之客,門交好事之車。或林嬉於月夜,或水宴於景斜。”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花盛時,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長尺餘,游於上。” 清 吳敏樹 《新修呂仙亭記》:“至於為月夜泛舟之游,無風波卒然之恐,惟亭下可也。” 巴金 《滅亡》第九章:“她很愛月夜,每逢月夜總是睡得很遲。”
朦朧
(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沒有鮮明輪廓或細節;勉強看得見
朦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覺的意義上微微感覺到或覺察到
朦朧的意識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高臥
(1) 高枕而臥
解衣鋪被,準備高臥
(2) 比喻隱居;亦指隱居不仕的人
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 安石(謝安的字)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世說新語·排調》
布穀
杜鵑(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