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張宗蒼補惠泉圖亦被燬因四疊舊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宗蒼曾寫惠山泉,五詠徒教四疊先。

勿泥準繩繼其後,真教氣韻匹乎前。

同遭回祿誠奇事,直示無常是正詮。

不忍名藍絕佳話,補之復補合應然。

詩詞問答

問:《惜張宗蒼補惠泉圖亦被燬因四疊舊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九

2. 去聲

參考注釋

山泉

山地湧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準繩

(1) 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

(2) 引申為標準、準則

以法律為準繩

先王陳跡,後王準繩。——《舊唐書·經籍志序》

其後

在某時之後

其後,事情仍無起色

真教

(1).指佛教,佛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融覺寺》:“雖石室之寫金言, 草堂 之傳真教,不能過也。”《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花經變文》:“至心啟告十萬尊,誰解宣揚微妙法,若能為我談真教,身為奴僕不為難。”

(2).指純真的教化。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警喻》:“彼其所以章軌真教,敦典崇禮,敷政明刑,其術萬方,無非使人同歸於善而已。”

氣韻

文學或藝術上獨特的風格;文章或書法繪畫的意境或韻味

以氣韻勝。——蔡元培《圖畫》

回祿

相傳為火神之名,引伸指火災

禳火於玄冥、回祿。——《左傳·昭公十八年》

小心火燭,慎防回祿

天降回祿

奇事

(1) 使人讚賞的事物

(2) 奇怪的、以不同於某種既定的類型、式樣或規律的任何方式進行的事

無常

(1) 佛語。生滅變化不定

法令亡常。(亡通“無”。)——《漢書·李廣蘇建傳》

反覆無常

(2) 迷信的人指人將死時勾魂的鬼

(3) 婉辭,指人死

一旦無常

是正

訂正;校正。《後漢書·安帝紀》:“詔謁者 劉珍 及五經博士,校定 東觀 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 三國 吳 韋昭 《<國語解>敘》:“及 劉光祿 於 漢成 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謬。” 宋 曾鞏 《<金石錄>跋尾·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 永叔 於學博矣,其於是正文字尤審。”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二》:“後人不知是正,反改《孟子》以就之,故曰舍經徇史也。”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佳話

美談,傳誦一時的美事

在農村傳為佳話

合應

(1).互相感應。 漢 班固 《西都賦》:“天人合應,以發皇明。乃眷西顧,寔惟作京。”

(2).互相配合。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遊冶子弟懷毒蓄機,日伺 倭 來,里外合應。”

理應,應該。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問擬》:“其所犯例與律俱無正條,則用比照法,合應比照某律,比照某例定擬。”

詩詞推薦

惜張宗蒼補惠泉圖亦被燬因四疊舊韻原文_惜張宗蒼補惠泉圖亦被燬因四疊舊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