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伍瑞隆的《遣興》
全文:
羅衣雖輕,不如布好。
堂夜雖美,不如玉寶。
葳甤芳樹,烹飪則拙。
便佞悅人,治國則滅。
獨*夫昏君,非文不免。
武王大聖,非紂不顯。
有寒有暑,造化之常。
貧而守道,文章之光。
天有霞錦,匪朝則夕。
人有美名,匪才則識。
大海洪波,寸蝦不入。
高山連雲,弱羽不戢。
積絮生蟣,積書聚蠹。
物之所喜,人之所怒。
良弓在傍,善射思逞。
騏驥在側,善御思騁。
不為不智,是謂不愚。
不為不足,已自有餘。
莫堅於漆,唯蟹則解。
莫重於石,唯輪則徙。
三寸之鍵,可制闔辟。
千尺之龍,或畏螻蟈。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秦女吹*簫,與鳳為群。
人為強努,神為巧機。
孰滿孰發,各唯其時。
參考注釋
千尺
極言其深、高、長。 唐 李白 《贈汪倫》詩:“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倫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 南山 。”
螻蟈
蛙屬。《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蚯蚓出。” 鄭玄 註:“螻蟈,蛙也。”《逸周書·時訓》:“立夏之日,螻蟈鳴。” 朱右曾 校釋:“螻蟈,蛙之屬,蛙鳴始於二月,立夏而鳴者,其形較小,其色褐黑,好聚淺水而鳴。” 唐 張碧 《山居雨霽即事》詩:“古路絕人行,荒陂響螻蟈。”一說螻為螻蛄,蟈為蛙、蛤蟆。參閱《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 陸德明 釋文引 漢 蔡邕 《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時則訓》“螻蟈鳴” 漢 高誘 注。又說即螻蛄。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螻蛄》及《爾雅·釋蟲》“天螻” 清 郝懿行 義疏。
伍瑞隆名句,遣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