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次韻和門下相公從駕幸太學》
全文:
詔移清蹕下齋房,訪道天臨舜上庠。
正坐橫經開鳳扆,袞袍接武照鵷行。
雍宮故事收炎漢,闕里斯文盛素王。
宜有諸生知聖作,勉趨賢路起東堂。
參考注釋
故事
(1) 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虛應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舊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宋· 蘇洵《六國論》
(5) 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
民間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故事梗概
炎漢
(1). 漢 自稱以火德王,故稱 炎漢 。 三國 魏 曹植 《徙封雍邱王朝京師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載聰……受禪 炎漢 ,臨君萬邦。”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自 炎漢 中葉,厥塗漸異。” 李周翰 註:“ 漢 火德,故稱炎。” 唐 李白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 炎漢 之風。” 宋 梅堯臣 《讀<漢書·梅子真傳>》:“ 子真 實吾祖,耿介仕 炎漢 。”
(2).傳說上古 炎帝 為 漢 族祖先,因稱 中國 或 漢 族為 炎漢 。 唐玄宗 《封東光公主制》:“ 炎漢 盛禮,蕃國是和。” 魯迅 《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伎女﹞常穿利屣,即等於現在之穿高跟皮鞋,可以儼然居 炎漢 ‘摩登女郎’之列。”
闕里
(1). 孔子 故里。在今 山東 曲阜 城內 闕里街 。因有兩石闕,故名。 孔子 曾在此講學。後建有 孔廟 ,幾占全城之半。《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顏由 , 顏回 父,字 季路 , 孔子 始教學於 闕里 ,而受學,少 孔子 六歲。”
(2).借指 曲阜 孔廟 。 三國 魏 應璩 《與廣川長岑文瑜書》:“土龍矯首於玄寺,泥人鶴立於 闕里 。”
(3).借指儒學。 唐 張說 《中書令逍遙公墓志銘》:“究蓬山之百氏,綜 闕里 之六藝。”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素王
(1).上古帝王。《史記·殷本紀》:“ 伊尹 處士, 湯 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 湯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馬貞 索隱:“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質素,故稱素王。”
(2).猶空王。謂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莊子·天道》:“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 郭象 註:“有其道為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所謂素王自貴也。” 漢 賈誼 《過秦論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非有素王之行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能立素王之業者,不必東 魯 之 丘 。” 胡思敬 《政變月記》:“方今聖人在上,奮發有為。 康有為 必欲以衰 周 之事,行之今時,恐人人存改制之心,人人謂素王可作。”
(3).指 孔子 。 漢 王充 《論衡·定賢》:“ 孔子 不王,素王之業在《春秋》。”《淮南子·主術訓》:“ 孔子 之通,智過於 萇宏 ,勇服於 孟賁 ……然而勇力不聞,伎巧不知,專行教道,以成素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玄聖創典,素王述訓。” 唐 劉滄 《經曲阜城》詩:“三千弟子標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百尺翠雲巔,仰見宸題金匾;素王端拱, 顏 曾 四座冠冕。” 陳去病 《自兗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詩之二:“《春秋》素王業,今古復焉如。”
劉摯名句,次韻和門下相公從駕幸太學名句
名句推薦
山色列屏分左右,水聲鳴玉繞西東。
卓祐之《句》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錢《未展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