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長春書屋》
全文:
舊日題書屋,今朝臨始春。
四時恆不息,五德首惟仁。
顏子弗違處,邱翁進議辰。
參觀均切已,便擬致於民。
參考注釋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馬王堆 漢 墓帛書《經法·國次》:“天地無私,四時不息。”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詩》:“用不息的鬥爭排除了種種干擾。”
(2).不用呼吸。《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大戴禮記·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
(3).不滅。《莊子·逍遙遊》:“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盜跖 吟口,名聲若日月,與 舜 、 禹 俱傳而不息。”
五德
(1).古代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認為歷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剋或相生的順序,互動更替,周而復始。《史記·張丞相列傳》:“推五德之運,以為 漢 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文選·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蔡邕 註:“五德,五行之德。自 伏羲 已下,帝王相代,各據其一行。始於木,終於水,則復始也。” 唐 張說 《應制和千秋節》詩:“五德生王者,千齡啟聖人。”
(2).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何晏 集解引 漢 鄭玄 曰:“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
(3).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智、信、仁、勇、嚴。《孫子·始計》“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三國 魏 曹操 註:“將宜五德備也。” 唐 王維 《謝集賢學士表》:“固當宣其五德,列在四科。” 趙殿成 箋:“《新論》:五德者,智、信、仁、勇、嚴也。”
(4).比喻物的五種特徵。古謂玉有仁、智、義、禮、信五德。《詩·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漢 鄭玄 箋:“玉有五德。” 孔穎達 疏引《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孚尹旁達,信也。”
(5).比喻物的五種特徵。古謂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韓詩外傳》卷二:“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唐 白居易 《池鶴八絕句·雞贈鶴》:“一聲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6).比喻物的五種特徵。古謂蟬有文、清、廉、儉、信五德。 晉 陸雲 《寒蟬賦》:“夫頭上有繡,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食,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節,即其信也……邁休聲之五德,豈鳴雞之獨珍。”
(7).東、西、南、北、中五方種的五色穀物。《漢書·郊祀志下》:“耕耘五德,朝種暮穫。”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五德東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種五色禾於此地為耕耘也。”
乾隆名句,長春書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