秪見操觚道上兒,骨束枯柴發垂耳

黃晉卿送俞美之判宮暨陽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黃晉卿的《送俞美之判宮暨陽》

全文:
苧羅山前碧溪水,花顏玉貌今誰是。
秪見操觚道上兒,骨束枯柴發垂耳
周家忠厚及草木,忍令赤地連千里。
夜飛尺一遣緹屏,想見春風下車始。
憶昔君侯年少初,力金季母甘捐軀。
麻鞋上殿衣見肘,歸來束帶懸銀魚。
頗聞爾曹久待哺,㷀煢萬目同睢盱。
晨餐秣馬赴所主,擊解上冢無躊躇。
念君自是醫國手,看活群兒如活母。
平生本草閱巳熟,野葛山榆尚何取。
若為箋天乞借林,盡蹢東土歸仁壽。
鄙夫不用畎畝憂,伹為作歌貽不朽。

黃晉卿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操觚

執簡。謂寫作。《文選·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李善 註:“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 林公 每出首唱, 徐 密寫韻歸,眾方操觚,內子詩已來,必可觀也。” 明 宋濂 《王冕傳》:“操觚賦詩,千百言不休。”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此非操觚之士,獨憑神思構架而然也。”

道上

途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謝車騎 在 安西 艱中, 林道人 往就語,將夕乃退。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 黃濟人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第十章:“ 文強 繼續道:‘ 林氏 夫人在道上碰上一個農民,她給了他金子,農民用毛驢把她送到 葫蘆島 林偉濤 那裡。’”

枯柴

乾柴。《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乃取蒙衝鬭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繫於其尾。” 金 元好問 《清明日改葬阿辛》詩:“ 孟郊 老作枯柴立,可待吟詩哭杏殤。”

垂耳

(1).兩耳下垂。形容馴服的樣子。 漢 枚乘 《七發》:“飛鳥聞之,翕翼而不能去;野獸聞之,垂耳而不能行。” 唐 張九齡 《酬王六霽後書懷見示》詩:“作驥君垂耳,為魚我曝鰓。” 宋 秦觀 《秋夜病起懷端叔作詩寄之》:“彊顏入規模,垂耳受覊鞚。”

(2).下垂到耳。《後漢書·東夷傳·三韓》:“唯重瓔珠,以綴衣為飾,乃縣頸垂耳。” 宋 蘇軾 《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玉釵半脫雲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

(3).垂掛耳狀之物。謂腐木上長木耳等菌類。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木腐或垂耳,草珠競駢睛。”

黃晉卿名句,送俞美之判宮暨陽名句

詩詞推薦

秪見操觚道上兒,骨束枯柴發垂耳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