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橋二絕·其一

作者:宋之瑞 朝代:宋代

游石橋二絕·其一原文

石樑橫亘不知春,閱盡憧憧幾許人。

正使更無蒸餅礙,可能前路絕荊榛。

詩詞問答

問:游石橋二絕·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宋之瑞
問:游石橋二絕·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游石橋二絕·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參考注釋

橫亘

見“ 橫亘 ”。

亦作“橫亙”。1.綿延橫陳。 唐 王昌齡 《出郴山口寄張十一》詩:“石脈盡橫亙,潛潭何時流。”《舊五代史·唐書·周德威傳》:“兩軍皆陣, 梁 軍橫亙六七里。”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榆關》:“ 太行 之麓蜿蜒東注,橫亙塞垣。” 碧野 《天山景物記》:“﹝ 天山 ﹞連綿幾千里,橫亘 準噶爾盆地 和 塔里木盆地 之間,把廣闊的 新疆 分為南北兩半。”

(2).橫跨。 唐 陳鴻 《華清湯池記》:“仍以石樑橫亙湯上,而蓮花纔出水際。” 清 戴名世 《暑雪亭記》:“有大石狀若柳葉橫亘其中為梁,水從梁下暗渡入於溪旁。” 蔡儀 《詩的比興和形象思維的邏輯特徵》:“ 大渡河 上橫亘兩岸架著鐵索橋的形狀,已是寫得很鮮明的了。”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憧憧

(1) 搖曳不定的;常指不確定的和微弱地波動或運動的

樹影憧憧

(2) 來往不絕的

人影憧憧

幾許

多少

不知經歷幾許風波

幾許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正使

(1).縱使;即使。《東觀漢記·光武帝紀》:“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高貴鄉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漢晉春秋》:“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 宋 蘇軾 《奏浙西災傷第一狀》:“正使自今雨止,已非豐歲。”

(2).外國派來或派往外國的正式使臣。對副使而言。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 嘉慶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來至邊界議禮,不合而返。”

蒸餅

用發酵的面蒸成的疊層餅,中夾芝麻醬等

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發生慘劇的可能

前路

(1) 前面的道路

(2) 比喻以往的歲月或未來的歲月

茫茫前路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一本作“ 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金 元好問 《續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雲泥。”

(3).比喻艱危,困難。《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陝》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 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 周實 《民立報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

詩詞推薦

游石橋二絕·其一原文_游石橋二絕·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