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仲秋啟蹕木蘭行圍之作》
全文:
秋中行狩臨,六轡發如琴。
豈不晨昏念,亦惟繩繼欽。
南瞻遙塞苑,北指近雲岑。
納稼山村景,崇墉真愜心。
參考注釋
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默默,獨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
(3). 唐 宋 時,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後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複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六轡
轡,韁繩。古一車四馬,馬各二轡,其兩邊驂馬之內轡繫於軾前,謂之軜,御者只執六轡。《詩·秦風·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孔穎達 疏:“四馬八轡,而經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驂馬欲入,則偪於脅驅,內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內轡繫於軾前,其繫之處以白金為觼也。”後以指稱車馬或駕馭車馬。《漢書·韋玄成傳》:“繹繹六轡,是列是理,威儀濟濟,朝享天子。” 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捐六轡於 王良 ,坐將致遠。” 清 鄂爾泰 《昭陵石馬歌恭和御製元韻》:“自來房駟無虛生,六轡乘時應乾九。”
乾隆名句,仲秋啟蹕木蘭行圍之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