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鰲燬骨,三山渺茫

王立道滄海篇贈陸原仲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立道的《滄海篇贈陸原仲》

全文:
吁嗟乎,青齊之土,畫海為疆。
海之大兮吾不知其幾千萬里,東西南北之相望。
但見洪流巨浸浡潏盪汩,播元氣而回陰陽。
白日含光動碣石,玄雲散影翳扶桑。
六鰲燬骨,三山渺茫
金宮瑤殿不可睹,惟有蜃樓龍室恍惚開中央。
長鯨橫驅鱣鮪盡,赤螭翠虬紛騰驤。
裸身窮髮,一島萬里,累累焉若阜垤之麗太行。
吁嗟乎,海之大兮涵穹蒼。
游波狂駭傾地軸,天吳海若俱迷方。
吞江茹湖,日月翕張。
神怪躑躅,潢污混藏。
豈比夫台駘河伯守細流與勺水,委瑣跼蹐徒惴汗於望洋。
我將東遊歷東極,乘濤鼓翼凌天梁。
天梁偃蹇不可涉,蒼龍失馭中彷徨。
道逢豪士東吳子,飄然霞袂青霓裳。
廣頤豐下倚長劍,徒步直擬窺東皇。
探虛拊危意未息,慷慨似恨河無航。
愧余歸來不能將,陸離劍佩空文章。
異時期子游八荒,翩翩並跨丹鳳凰,滄溟咫尺回天翔。

王立道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六鰲

亦作“ 六鰲 ”。神話中負載五仙山的六隻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山,乃仙聖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於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事見《列子·湯問》。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遠海》詩:“登高丘,望遠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贈鎮府》詩:“六鼇還鎮澥,八柱獨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詩》:“雄驅島嶼飛千里,怒戰貔貅走六鰲。”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裡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雲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詳“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 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

渺茫

(1) 時地遠隔,模糊不清

一別音容兩渺茫。——白居易《長恨歌》

(2) 煙波遼闊的樣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王立道名句,滄海篇贈陸原仲名句

詩詞推薦

六鰲燬骨,三山渺茫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