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降旨蠲免甘省民欠糧銀詩以志事》
全文:
捐監甘涼弊去尤,數年幸未重災投。
究因地瘠民貧處,常切思艱圖易求。
吏蝕官侵誠已鮮,緩徵借欠積猶稠。
問知方伯不宿諾,普與蠲除霈澤流。
參考注釋
問知
向有知識的人請教。《韓非子·解老》:“眾人不肯問知聽能,而聖人強以其禍敗適之,則怨。”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不宿
謂非其時。或謂過度而無節制。《漢書·五行志上》:“傳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姦謀,則木不曲直。”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不得其時也。或曰,不豫戒曰不宿,不戒以其時也。” 王先謙 補註:“《續志》 劉 注引 鄭 注《大傳》曰:不宿,不宿禽也。角主天兵。《周禮》:四時習兵,因以田獵。《禮志》曰: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羣,過此則暴天物,為不宿禽。”
蠲除
廢除;免除
蠲除肉刑。——《史記·太史公自序》
霈澤
(1).雨水。 唐 杜甫 《大雨》詩:“風雷颯萬里,霈澤施蓬蒿。” 宋 蘇軾 《祭常山神文》:“若時賜霈澤,驅攘蟲災,以完我西成之資。” 清 孫枝蔚 《插秧》詩:“皇天憫老農,霈澤滿前溪。”
(2).喻恩澤。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詩:“共望 漢 朝多霈澤,蒼蠅早晚得先知。” 宋 范仲淹 《鄧州謝上表》:“迺宣霈澤,以安黎元。” 明 方孝孺 《郊祀頌》:“霈澤是施,大賚是庸。”
(3).特指對罪犯的恩赦。 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所犯雖經霈澤,莊田須有所歸。”《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元年》:“方合正典刑,而遽逢霈澤。”
乾隆名句,降旨蠲免甘省民欠糧銀詩以志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