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貴游不垂堂,金屋春融融。
飫知膏粱味,鄙我田舍翁。
凌晨轉泥坂,薄暮披榛叢。
種秫秋可釀,澆此磊磈胸。
但憂貸二稅,詎知有三公。
夜歸藩落內,曉入州縣中。
徵求苦給給,奔走常忡忡。
風塵翳白日,江漢號悲風。
中原戈甲滿,晚歲霜露濃。
貴游厭膏梁,誰復懷宸楓。
詩詞問答
問:《余闢地城南友人單孟年項希周相過分韻三首各次之·其一·楓字韻》的作者是誰?答:張仲深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貴游
亦作“ 貴游 ”。指無官職的王公貴族。亦泛指顯貴者。《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 鄭玄 註:“貴遊子弟,王公之子弟。游,無官司者。”《梁書·儒林傳序》:“朕肇基明命,光宅區宇,雖耕耘雅業,傍闡藝文,而成器未廣,志本猶闕,非以鎔范貴游,納諸軌度,思欲式敦讓齒,自家刑國。”《北史·魏收傳》:“見當塗貴游,每以言色相悅。” 唐 韋應物 《長安道》詩:“貴游誰最貴, 衛 霍 世難比。” 清 黃景仁 《雜詩》:“後門別寒素,前門揖貴游;前後難俱存,終捐舊朋儔。”
見“ 貴游 ”。
垂堂
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墜落可能傷人,故以喻危險的境地。《漢書·爰盎傳》:“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 顏師古 註:“垂堂,謂坐堂外邊,恐墜墮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後隱居》:“時四郊多壘, 穎 以垂堂之誡,絶意祿位,隱於 鹿門 別墅。” 清 李漁 《玉搔頭·情試》:“陛下這番出遊,屈萬乘之尊,冒垂堂之險,實為社稷存亡之繫。”
金屋
華美之屋。 南朝 梁 柳惲 《長門怨》詩:“無復金屋念,豈照長門心。” 唐 於鵠 《送宮人入道歸山》詩:“自傷白髮辭金屋,許著黃裳向玉峯。” 清 龔自珍 《湘月》詞:“一枝贈我,安排自有金屋。” 魯迅 《惜花》詩之二:“劇憐常逐柳綿飄,金屋何時貯 阿嬌 ?”參見“ 金屋貯嬌 ”。
融融
(1) 形容和樂愉快的樣子
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2) 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種溫和舒適的程度
歌台暖響,春光融融。——唐· 杜牧《阿房宮賦》
(3) 明亮的樣子
膏粱
(1) 肥肉和細糧。泛指肥美的食物
膏粱之味。——《孟子·告子》
膏粱厚味
(2) 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伯子常自矜蔭籍之美,謂 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與下官耳。——《宋書·荀伯子傳》
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紅樓夢》
田舍翁
年老的莊稼漢。 唐 白居易 《買花》詩:“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金 元好問 《族祖處士墓銘》:“人言田舍翁不通曉,果然!” 清 趙翼 《歸田即事》詩:“憐他未慣蓬茅宅,笑我原來田舍翁。”
凌晨
(1) 從零時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時間
(2) 天快亮的時候
七月三日凌晨
泥坂
土坡。 唐 盧綸 《送李校書赴東川幕》詩:“泥坂望 青城 ,浮雲與棧平。” 唐 徐凝 《送馬向入蜀》詩:“雨雪經泥坂,煙花望 錦城 。”
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鍵。——清· 方苞《獄中雜記》
加以薄暮逆夷又發火燒潮音街。——《廣州軍務記》
榛叢
亦作“ 榛藂 ”。叢生的草木。 漢 劉向 《說苑·君道》:“吾獵將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後漢書·馬融傳》:“伐咎鼓,撞華鐘,獵徒縱,赴榛叢。” 唐 韋應物 《復理西齋寄丘員外》詩:“始自疎林竹,還復長榛藂。”一本作“ 榛叢 ”。 宋 曾鞏 《擬峴台記》:“然而雨隳潦毀,蓋藏棄委於榛藂茀草之間,未有即而愛之者也。”
磊磈
眾石累積貌。亦喻胸中不平之氣。 宋 陸游 《懶趣》詩:“已矣馳驅息,悠然磊磈平。” 宋 陳亮 《水調歌頭·癸卯九月十五日壽朱元晦》詞:“人未醉,歌宛轉,興悠揚。太平胸次,笑他磊磈欲成狂。” 元 王懷 《拊掌錄》:“其妻方訝夫之回疾,視其行李,但見二、三布囊,磊磈然,鏗鏗有聲。”
二稅
夏秋兩季完納的賦稅。征二稅始於 唐 ,後世因之。《宋史·食貨志上二》:“二稅須於三限前畢輸……造夏稅籍以正月一日,秋稅籍以四月一日,並限四十五日畢。”《明史·食貨志二》:“國初夏秋二稅,麥四百七十萬石,今少九萬;米二千四百七十餘萬,今少二百五十餘萬。”參見“ 兩稅法 ”。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一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張守節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並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晉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歸藩
回到封地。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 東平王 蒼 以輔政久,固請歸藩。”
州縣
(1).州與縣的合稱。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今將自州縣始,請各誦所懷,聊以觀諸生之志。” 宋 歐陽修 《吉州學記》:“今州縣之吏,不得久其職而躬親於教化也。”
(2).指州縣官。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應知不知》:“今之州縣死一州一縣之社稷。”
徵求
1.徵收;求索。《穀梁傳·桓公十五年》:“古者諸侯時獻於天子,以其國之所有,故有辭讓而無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宋 秦觀 《進策·論議上》:“故 楊炎 變之以為兩稅之法,已而盜起兵興,徵求無節,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韻》:“徵求皮肉盡,枯骨待削剝。”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入相奇緣》:“性貪黷無厭,徵求財貨,皇皇如不及。”
2.徵召訪求;徵詢。《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先以詔書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聖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圖書之遺逸,賢才之隱滯,則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覺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來徵求 覺民 的意見。”
3.猶徵逐。謂交往過從。 明 陳子龍 《分詠西京雜記得新豐》:“憶昔初從 豐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
給給
迅疾貌。 宋 梅堯臣 《和孫端叟蠶具》之十四:“給給機上梭,往返如度日;一經復一絲,成寸遂成匹。” 宋 梅堯臣 《刑部廳海棠見贈依韻答永叔》之二:“日光苦給給, 魯 叟白波波。”
奔走
(1) 為某種目的而奔波忙碌
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永之人爭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很快地走;急行
忡忡
憂愁煩悶的樣子
憂心忡忡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江漢
(1). 長江 和 漢水 。《書·禹貢》:“ 江 漢 朝宗於海。”《詩·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之紀。” 朱熹 集傳:“ 江 漢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 江 漢 之間,不驚雞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蓋。” 清 黃景仁 《黃鶴樓用崔韻》:“欲把登臨倚長笛,滔滔 江 漢 不勝愁。”
(2).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荊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內。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婦,哭其亡簪。”《後漢書·荀彧傳》:“ 紹 既新敗,眾懼人擾,今不因而定之,而欲遠兵 江 漢 ,若 紹 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文選·江淹<望荊山>詩》:“奉義至 江 漢 ,始知 楚 塞長。” 李善 註:“ 江 漢 , 荊 楚 之境也。”
(3).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 唐 杜甫 《枯棕》詩:“嗟我 江 漢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鰲 註:“ 江 漢 ,指 巴 蜀 。”
(4).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 陳毅 《吟 * 形勢》:“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中原重見 李 鄭 回。”
悲風
使人倍覺淒涼的風聲
高樹多悲風。——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戈甲
(1).戈和鎧甲。亦泛指武器裝備。《尉繚子·兵令下》:“內卒出戍,令將吏授旗鼓戈甲。”《南史·劉之亨傳》:“總督眾軍,杖節而西,樓船戈甲甚盛。”
(2).指戰爭或軍隊。 前蜀 杜光庭 《馬尚書本命醮詞》:“況封畿戈甲之餘,壠畝榛蕪之後,疲羸未復,瘡痏未平。”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陰風惡,戈甲遍荒郊,殺氣黯青霄。” 清 顧炎武 《表哀詩》:“欲求 防 墓處,戈甲滿江潯。”
晚歲
(1).晚年。 唐 杜甫 《羌村》詩之二:“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 宋 葉適 《高令人墓志銘》:“晚歲,三子始育,始有宅居。” 清 沉欽圻 《贈徐元嘆》詩:“晚歲依空門,菴名落木歸本根。”
(2).歲暮。 隋 孫萬壽 《遠戍江南寄京邑親友》詩:“晚歲出 函關 ,方春度 京口 。”
(3).謂欠收。喻不得志。《文選·曹植<贈徐幹>詩》:“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 李善 註:“無晚歲、多豐年,喻必榮也。”《北史·楊侃傳》:“親朋勸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憂晚歲?但恨無才具耳。’”
霜露
霜和露水,兩詞連用常不實指,而比喻艱難困苦的條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