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士淳的《庚子偕大歲和尚與傅司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閣再賦十律·其七》

全文:
公車留滯已多年,卞璧逢時鏡復圓。
雌守何妨居眾後,功成畢竟伏天前。
丹頭九轉迎仙至,文筆七層得寶還
寄語後來諸俊傑,河山共證莫言遷。

李士淳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丹頭

(1).道教指精煉而成的丹藥。 宋 陸游 《病中示兒輩》詩:“狂思攘鬼手,危至服丹頭。”《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養在鼎中,須要九轉,火候足了,先生了黃芽,又結成白雪,啟爐時就掃下這些丹頭來,只消一粟米大,便點成黃金白銀,那母銀仍舊分毫不虧的。”《歧路燈》第七三回:“貧道所以帶了個丹頭到京,原擬略試小術,聊助軍餉。”

(2).比喻促成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朱子語類》卷五二:“集義是養氣底丹頭,必有事便是集義的火法。”《二刻拍案驚奇》卷一:“﹝ 柳太守 ﹞傳出密示,要 蘇州 這卷《金剛經》……回説:‘《金剛經》乃本寺鎮庫之物,不肯賣的,情願納價罷了。’太守見了白物,收了頑涎,也不問起了,如此不止一次。這《金剛經》到是那太守發科分起發人的丹頭了。”

九轉

(1).九次提煉。道教謂丹的煉製有一至九轉之別,而以九轉為貴。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轉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無名氏 《貨郎擔》第四折:“恰便似九轉飛芒, 老君 煉丹。”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九:“蓋仙人以萬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轉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轉丹或其煉製秘訣。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尋玉塵於萬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屍可度,九轉難傳。” 宋 蘇轍 《唐修撰義問輓詞》之一:“九轉今猶在,參同豈妄傳。”《鏡花緣》第六回:“此草生於開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轉之妙,洵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當於從三品。《南史·劉亨之傳》:“ 亨之 出為 南郡 太守,帝謂尚書令 何敬容 曰:‘ 荊州 長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轉。’”《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勛:十有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為護軍,比從三品。”

(4).九次遷官。《宋史·王安石傳》:“ 慈聖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謂帝曰:‘ 安石 亂天下。’帝亦疑之,遂罷為 觀文殿 大學士知 江寧府 ,自禮部侍郎超九轉為吏部尚書。”按 宋 制,禮部侍郎須九次轉官始至吏部尚書。 王安石 由禮部侍郎逕轉吏部尚書,故云“超九轉”。參閱《宋史·職官志九》。

(5).反覆誦讀。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載習兵書,九轉能成誦。”

(6).反覆翻轉。《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時,心中就有千思萬慮,腸回九轉。”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四回:“ 元洪 數月以來,躊躇再四,受功憂亂,五內交縈,迴腸九轉,憂心百結。”

文筆

(1) 寫作的技巧;文章的風格

文筆流暢

(2) 指文章

李士淳名句,庚子偕大歲和尚與傅司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閣再賦十律·其七名句

詩詞推薦

  • 偈頌一百六十首

    釋宗杲宋代〕拆去東籬,補起西壁。徑山門下,人無準的。有準的,誰委悉。僧堂覷破香積廚,鴟吻咬殺佛殿脊。
    丹頭九轉迎仙至,文筆七層得寶還 詩詞名句
  • 見耕者

    乾隆清代〕策騎循長途,夾路秋麥芊。間亦有隙處,叱犢農驅鞭。將雲播春麥,問知乃大田。黍禾均可耕,土潤地氣宣。幸矣
  • 糖多令/唐多令

    佚名宋代〕天上謫星班。青牛初度關。幻出蓬萊新院宇,花外竹,竹邊山。軒冕儻來閒。人生閒最難。算真閒、不到人間。一
  • 【雙調】折桂令 春閨

    李致遠元代〕柳陰深黃鳥綿蠻,勤惜韶華,似罷紅慳。繡草花飛,分香蝶鬧,感舊人閒。奇兵破愁城酒盞,離情糹全恨鎖眉山。
  • 留蕭伯和仲和小飲二首

    楊萬里宋代〕野果山蔬未要多,濁醪清酒盡從他。不於兩琖三杯里,柰此千愁百惱何。山倒莫教扶玉樹,尊空別得借銀河。少陵
  • 圃田列子祠

    王士禎清代〕泠然鄭圃御風游,四十年如不繫舟。怊悵餘年還嫁衛,先生老矣又何求。
  • 和李左藏荔支

    袁燮宋代〕姑射山中冰雪姿,凜然標格欺寒威。一經蒙莊品題後,使人起敬如賓屍。仙風道骨今何有,韶顏豐頰夸絕奇。閩中
  • 古風

    陸游宋代〕少年慕黃老,雅志在山林。火食亦強勉,寧有婚宦心。失腳墮世網,衰病忽侵尋。放逐適天幸,獨恨山未深。一床
  • 清平樂

    趙長卿宋代〕秋容眼界。隨寓渾堪愛。遠岫連天橫淡靄。望斷孤鴻飛外。夕陽紅樹林坰。重重錦障橫陳。一段江南景色,倩誰為
  • 聞回戈軍

    韋莊唐代〕上將鏖兵又欲旋,翠華巡幸已三年。營中不用栽楊柳,願戴儒冠為控弦。
    丹頭九轉迎仙至,文筆七層得寶還 詩詞名句
丹頭九轉迎仙至,文筆七層得寶還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