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名山寺宿高蓋蘭若紀興·其三

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原文

何處窮蓬島,孤高有此峰。

飛煙空世眼,積翠灑吾胸。

鳴磬馴檐鴿,談經起缽龍。

諸天瞻咫尺,佞佛得何顒。

詩詞問答

問:《登名山寺宿高蓋蘭若紀興·其三》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佘翔的名句有哪些?答:佘翔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冬韻

參考注釋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蓬島

即 蓬萊山 。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八:“但求 蓬島 藥,豈思農鳸春?” 清 唐孫華 《同年沉昭嗣明府談杭州西溪之勝》詩:“ 桃源 與 蓬島 ,仙界疑未遙。”參見“ 蓬萊 ”。

孤高

特立高聳

孤高特立

飛煙

(1).飄動的煙霧。 晉 支曇諦 《釋文紀·燈贊》:“既明遠理,亦弘近教,千燈同輝,百枝並曜,飛煙清夜,流光洞照。” 明 高啟 《蕭山尹明府吳越兩山亭》詩:“不知千載竟誰主,伯氣倏與飛煙收。”

(2).上等煙。 清 趙之謙 《勇盧閒詰·上品曰飛煙》:“上品曰飛煙。”原註:“飛若今 山東 飛麪之飛,曾見 乾隆 時人題蠟上字曰水磨碾上飛,水磨碾次飛。一説西洋人製鼻煙,為水磨屋碾菸草,以掃自屋頂者為上,故曰飛煙。”

世眼

(1).佛、菩薩的異名。《無量壽經》卷上:“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 慧遠 義疏:“佛之異稱,能開世人眼,令見正道,故名世眼。”《法華經·序品》:“讚妙光菩薩,汝為世間眼。” 晉 法顯 《佛國記》:“﹝佛﹞泥洹以來,一千四百九十七年,世間眼滅,眾生長悲。”

(2).世俗的眼光;常人的眼光。 五代 齊己 《石竹花》詩:“常嗟世眼無真鑒,卻被丹青苦相陷。”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今以世眼觀之,日入則天晦,日出則天明,似天以日為光也。” 清 趙翼 《陽朔山》詩:“胡為世眼無定準,憎者詆諆愛者羨。”

積翠

(1).翠色重迭。形容草木繁茂。《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攢素既森藹,積翠亦蔥芊。” 張銑 註:“松柏重布,故云積翠。”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一:“中天積翠玉臺遙,上帝高居絳節朝。” 宋 范成大 《謁南嶽》詩:“濃嵐忽飄蕩,積翠浮雲端。” 清 金農 《宿焦山》詩:“縹緲松寥山,積翠下無路。”

(2).指青山。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吾欲炭鞴陰陽,鑪燃天地,鼓將邐迤之濬谷,寫破連延之積翠。”

(3).指春季。 唐 劉長卿 《旅次丹陽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詩:“積翠下 京口 ,歸潮落山根。”

鳴磬

擊磬發聲。 唐 王維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邱蘭若》詩:“食隨鳴磬巢烏下,行踏空林落葉聲。” 唐 薛能 《贈禪師》詩:“鳴磬微塵落,移缾溼地圓。”

談經

(1).談論儒家經義。《宋史·曾幾傳》:“ 幾 獨從之,談經論事,與之合。”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九:“談經忘卻三公貴,只作 先秦 伏勝 看。”

(2).講說佛經;念經。《北宮詞紀·沉醉東風·僧犯奸得馬裱褙救》:“對人前敲禪板談經説法,背地裡跳牆頭戀酒貪花。”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鷙忍·凶憎》:“僧 慧林 談經 吳 門。”

(3). 宋 代“說話”的四種家數之一。講說佛經經義或佛經故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小說講經史》:“談經者,謂演説佛書。”

缽龍

缽中之龍。事本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秦·僧涉》:“ 僧涉 (一作 沙公 )者,西域人也……能以祕祝下神龍。每旱, 堅 常使之呪龍。俄而龍便下鉢中,天輒大雨”。

諸天

(1).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佛經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禪有十八天,無 * 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長阿含經》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屍菩薩 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敦煌變文匯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聖像。”《西遊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知。”

(2).指神界的眾神位。後泛指天界;天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後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雲從下界生。”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佞佛

諂媚佛;討好於佛。後以為迷信佛教之稱。《晉書·何充傳》:“ 郗愔 及弟 曇 奉天師道,而 充 與弟 準 崇信釋氏, 謝萬 譏之云:‘二 郗 諂於道,二 何 佞於佛。’” 郁達夫 《遲桂花》:“城裡的某巨公,的確是一位佞佛的先鋒。”

詩詞推薦

登名山寺宿高蓋蘭若紀興·其三原文_登名山寺宿高蓋蘭若紀興·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