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湖廣總督舒常奏荊州被水情形詩以志事》
全文:
方伯來覲回,命速勘水患。
茲詳具圖陳,災重誠堪嘆。
究其所以然,堤決江水灌。
城隍及屋舍,圮壞過大半。
賑救可惜費,發帑二百萬。
祗應勉無遺,莫漫言無濫。
尋思堤衛民,茲沖廿餘段。
斯乃築未堅,司事罪須按。
悍民埋命多,匣費弊無算。
吏治廢至此,大災寧免見。
此而弗整飭,吾豈誠耄倦。
失嚴吾宿戒,失寬吾過現。
固不為已甚,去甚理應辨。
吾過先自責,濟猛眾休怨。
參考注釋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來覲
本指古代諸侯在秋天前來朝見帝王。《周禮·春官·大宗伯》“秋見曰覲” 唐 賈公彥 疏:“秋,西方六服,當覲之歲,盡來覲。”後亦泛指臣子朝見國君。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至 承宗 為 盧從史 、 李師道 所詿誤,先皇帝征而赦之者再,憂思蹙恧,不克來覲。”
水患
由於水澇引起的災害
變水患為水利
乾隆名句,湖廣總督舒常奏荊州被水情形詩以志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