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靈源寄瑩中原文
此來漸覺身無累,欲學灊溪諱名氏。
鐘山萬頃獨經行,山日松風吹凍耳。
聞有僧從法窟來,當鋒戲作橫機試。
探懷示我妙伽陀,兩翁回互偏中至。
乃知道德無貧賤,□□相求亦相契。
妙談何日看揮斤,此老鼻端有餘地。
詩詞問答
問:和靈源寄瑩中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和靈源寄瑩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無累
(1).不牽累;沒有牽累。《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詩:“身閒自覺貧無累,命在誰論進有材。”
(2).無所掛礙。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有道之器》:“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宮商蹔離,不可得已。”
諱名
避稱其名。《孟子·盡心下》:“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後漢書·李固傳》:“ 孔子 曰:‘智者見變思刑,愚者覩怪諱名。’天道無親,可為祗畏。” 清 顧炎武 《廟諱御名議》:“臣聞諱名之禮,始自 周 人。”
鐘山
(1).山名。在 昆倉 西北。一說即 崑崙 。其地多產美玉。《呂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 鐘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訓》:“譬若 鐘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 高誘 註:“ 崑崙 也。”《楚辭·嚴忌<哀時命>》:“願至 崑崙 之 懸圃 兮,采 鐘山 之玉英。” 王逸 註:“ 鐘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絃以 園客 之絲,徽以 鐘山 之玉。”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地處極北,為苦寒之地。《山海經·海外北經》:“ 鐘山 之神,名曰 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袁珂 校註:“ 鐘山 以其不見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謂‘魂乎無北,北有 寒山 , 逴龍 ( 燭龍 )艷只’之‘寒山’也。”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 燭龍 晝夜於 鐘山 ,鵬雲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 三國 吳 孫權 避祖諱,更名 蔣山 。至 宋 復名 鐘山 。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王荊公 退居 鐘山 ,切切以 呂吉甫 為恨。” 清 陳維崧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詞:“ 鐘山 後湖, 長乾 夜烏。”
萬頃
(1).百萬畝。百畝為一頃。《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
(2).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淵然萬頃,直上千仞。” 宋 楊萬里 《過金沙洋望小海》詩:“須臾滿眼賈胡舩,萬頃一碧波黏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但願父作公卿,子作狀元,給我掙下萬頃莊田。” 艾青 《在浪尖上》詩:“你在萬里晴空下,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
經行
佛教徒因養身散除鬱悶,旋迴往返於一定之地叫“經行”
雁盪經行雲漠漠。—— 宋· 沈括《夢溪筆談》
松風
(1).松林之風。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松風遵路急,山煙冒壠生。”《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溪迴松風長,蒼鼠竄古瓦。” 清 姚鼐 《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詩:“松風遠自雲中起,搖盪雲光山色里。” 李廣田 《記問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後吧,山裡的泉水,萬馬奔騰的向下馳去,發出嚇人的聲響,又加以松風呼嘯,自己就像在海濤中夜行。”
(2).古琴曲《風入松》的別稱。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 宋 蘇軾 《十二琴銘·鶴歸》詩:“白鶴歸來見曾玄,《隴頭》《松風》入朱絃。”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紙窗兒明,僧房兒雅,一椀松風啜罷,兩箇傾心地便説知心話。” 凌景埏 校註:“松風,指茶。”
法窟
佛教語。佛涅槃後,弟子 迦葉 於 迦蘭陀竹園 大石窟內結集三藏經典,稱為“窟內上座部”。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後因以“法窟”指佛寺。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圖》之一:“松含風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時。”《梅村詩話》引 清 圓鑒 《過天寧寺見放馬歌》:“法窟聊藏獅子花,空山為指金鞭影。”
當鋒
謂觸其鋒芒;抵禦。 唐 杜牧 《為中書門下請追尊號表》:“夫西戎強盛,自古無之……廣川薦草,盡為所有;健兵倅馬,不可當鋒。”《舊唐書·懿宗紀》:“況 石瓊 未脫衣甲,志在當鋒,不能奬其赤誠,翻令擒送賊所。”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 清 軍以來勢勇猛,莫敢當鋒。”
作橫
指橫行不法。 明 屠隆 《綵毫記·祿山謀逆》:“方今主上淫昏,女寵作橫,四夷窺伺,藩鎮阻兵。” 嚴復 《原強》:“尚幸其國政教之施,以平等自由為宗旨,所以強豪雖盛,尚無役使作橫之風。”
伽陀
(1).亦作“ 伽他 ”。梵語譯音。偈。佛經中的讚頌之詞。伽陀為十二部經之一,亦譯句頌、孤起頌、不重頌。參閱《翻譯名義集·十二分教》。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言無重頌,句備伽陀。” 吳兆宜 注引《祖珽事苑》:“梵言伽陀,此言諷誦。”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舊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音訛也。今從正音,宜云伽陀。伽陀者, 唐 言頌,頌三十二言。”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三“伽他”:“此方當頌,或雲攝言,諸聖人所作,莫問重頌字之多少。四句為頌者,皆名伽他。” 宋 黃庭堅 《題萬松亭》:“二十年前, 涪翁 為篆其榜。今聞增葺,殊勝往時,遠託 清禪師 易其榜,並作伽陀六言寄刻山間石上。” 元 耶律楚材 《再用韻贈摶霄》詩:“伽陀誦罷爐薰冷,一鉢疏羹當曉餐。” 清 龔自珍 《最錄七佛偈》:“三藏十二部,各有體裁,伽陀祇夜皆不單行。此伽陀也,前後無附麗牽連之文,不得單行。”
(2).梵語阿伽陀Agada的譯音略語。良藥;解毒劑。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經山大師碑銘序》:“勝大敵者,那羅延身;銷大毒者,伽陀妙藥。”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之一九四:“飢餐一粒伽陀藥,心地調和倚石頭。”
回互
(1).迴環交錯。 唐 柳宗元 《夢歸賦》:“紛若喜而佁儗兮,心回互以壅塞。” 清 顧炎武 《孝陵圖》詩:“十里無立椔,岡阜但回互。”
(2).曲折宛轉。《朱子語類》卷一二二:“近日 浙 中文字雖細膩,只是一般回互無發奮底意思。”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出山》:“對戎王言語須回互。”
(3).邪曲。 唐 張籍 《相和歌辭·白頭吟》:“人心回互自無窮,眼前好惡那能定。” 明 歸有光 《六言六蔽》:“詐偽之不足以勝吾信,回互之不足以勝吾直。”
亦作“廻互”。1.迴環交錯。《文選·木華<海賦>》:“乖蠻隔夷,迴互萬里。” 李周翰 註:“迴互,迴轉也。”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六:“北風吹萬里,南雁不知數;歸意方浩然,雲沙更迴互。” 明 李東陽 《華山圖歌為喬大常宇作》:“置身忽在中峯頂,極目乾坤莽迴互。”
(2).往復;來回。《隋書·儒林傳·何妥》:“ 公孫濟 迂誕醫方,費逾巨萬; 徐道慶 迴互子午,糜耗飲食。”按,“迴互子午”,謂不分晝夜。 唐 元稹 《捉捕歌》:“網羅布參差,鷹犬走迴互。”
(3).轉換,變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自 魏 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廻互其辭,使昏迷也。”
(4).指回護。 唐 陸贄 《奉天論蕭復狀》:“ 從一 等倘自迴互,則 蕭 復 不當受疑。”
知道
(1) 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聞一言以貫萬物,謂之知道。——《管子》
(2) 認識道路
今得遣歸,既不知道,不能獨行,為我得一伴否?——晉· 乾寶《搜神記》
(3) 曉得,謂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知道了發生過的情況
貧賤
窮困又沒有社會地位
貧賤有此女。——《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相求
互相尋求。《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二:“離鳥夕宿,在彼中州;延頸鼓翼,悲鳴相求。” 唐 韋應物 《擬古》詩之十二:“芳樹自妍芳,春禽自相求。”
相契
相合;相交深厚。 唐 南卓 《羯鼓錄》:“﹝ 王皋 ﹞命取食柈,自選其極平者,遂置二棬於柈心,以油注之棬中,棬滿而油不浸漏,蓋相契無際也。” 宋 陳灌 《滿庭芳》詞:“君知我,平生心事,相契古來希。”《老殘遊記》第九回:“這個人也是個不衫不履的人,與家父最為相契。” 馬敘倫 《古書疑義舉例校錄·古書傳述亦有異同例》:“三機正當三止三觀,其意亦與 南嶽智者 所説相契。”
何日
哪一天;什麼時候。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 劉大白 《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僱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
揮斤
《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 人立不失容。”運斤,揮動斧頭。後用為發揮高超技藝的典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詩:“便恐世間無妙質,鼻端從此罷揮斤。”
鼻端
鼻子頂端,鼻尖。《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 匠石 斲之。” 宋 黃庭堅 《侯元功問講學之意》:“木人得 郢 工,鼻端乃可斲。”參見“ 鼻堊揮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