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原文
鸚鵡雖能言,所言自不知。
清晨對籠語,巧舌能效為。
張華教啄鸇,何忠代寄信。
審然乃鳥妖,事不可為訓。
雀房飼養熟,習慣聽數言。
背籠乃語他,誠恐無端傳。
甲乙二內侍,甲痴乙者黠。
鸚見甲者馴,見乙鳴戛戛。
甲為鸚爬搔,展翅意若喜。
有時眠掌上,驅之亦弗起。
乙持果實來,漫餌實相撩。
鸚亦伺其怠,利嘴噍如雕。
因悟昌黎言,小黠乃大痴。
智固不可逞,物固不可欺。
即事摛藻詞,物各具性靈。
中孚豚魚吉,可以詮羲經。
詩詞問答
問:鸚鵡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鸚鵡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八
2. 一解
參考注釋
鸚鵡
(1)
(2) 廣泛分布於熱帶地區的許多屬於鸚形目(Psittaciformes)的對趾足鳥,頭圓,具有特別粗壯、彎曲而且有蠟膜的尖鉤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鮮艷多彩,能模仿人說話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禮記》
(3) 酒器名
空持暖玉擎鸚鵡。——明· 何景明《明月篇》
能言
(1).長於辯論;有獨到的見解。《鬼谷子·中經》:“能言者儔善博惠。”《世說新語·文學》“ 晏 聞 弼 名” 劉孝標 注引《王弼別傳》:“ 弼 字 輔嗣 , 山陽 高平 人,少而察惠,十餘歲便好 莊 老 ,通辯能言,為 傅嘏 所知。” 宋 葉適 《制科》:“用科舉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其偶然得之者,幸也。自 明道 景祐 以來,能言之士有是論矣。”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故 曹 劉 阮 陸 ,下及 李 杜 ,異曲同工,各擅其時,並稱能言,何也?”
(2).議論而有見解者。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能言莫不襃 堯 ,而 堯 政不必皆得也;舉世莫不貶 桀 ,而 桀 事不必盡失也。” 北魏 《高湛墓誌》:“皇上動哀,能言灑淚。”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清晨
天亮的最初時辰
巧舌
猶巧言。 唐 盧仝 《感古》詩之二:“昨日盈尺璧,今朝盡瑕棄。蒼蠅點垂棘,巧舌成錦綺。”
寄信
(1).遞送書信。 唐 賈島 《題朱慶餘所居》詩:“寄信船一隻,隔鄉山萬重。”《七俠五義》第五九回:“ 金 令又要托 包興 寄信一封, 包興 一一應允。”
(2).現代多通過郵局遞送。 曹禺 《日出》第二幕:“這兩天就沒見著他個影子。打電話,寄信,我親自去找他,他都是不在家。”
然乃
猶然後。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夫能通古今,別然不,然乃能服此也。” 漢 王充 《論衡·講瑞》:“三年之後,然乃知之。”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飼養
對動物的飼養和照料
火雞飼養
習慣
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
習慣於做艱苦工作
誠恐
猶唯恐。《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今四舅深執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靜,拒而不許;如後有毫毛加於今日,誠恐推讓之名不可再得。”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三折:“猛然醒來,誠恐天晚母親在家懸望。”《何典》第五回:“ 牽鑽鬼 誠恐老子要怪他,便把那叫化子夾背一記。”
無端
(1) 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沒有盡頭
甲乙
(1).指春季。《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穎達 疏:“其當孟春、仲春、季春之時,日之生養之功,謂為甲乙。”《管子·四時》:“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發五政。” 尹知章 註:“甲乙統春之三時也。”《史記·天官書》:“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曰東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則天 《唐明堂樂章·角音》:“扇條風,乘甲乙。”
(2).次第;等級。《關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臥者,有死病者,有死藥者,等死,無甲乙之殊。”《後漢書·馬融傳》:“校隊案部,前後有屯,甲乙相伍,戊己為堅。” 李賢 註:“甲乙謂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恰好這回遇了官課,照例當堂繳卷之後,匯送到衙門裡,憑官用評定甲乙的。”
(3).評定優劣。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試官,編排第受成而甲乙之,無預與奪。”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專愚》:“公讀書未識字,每附會知文,見制義,輒胡亂甲乙之。”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詩請政,公欣然為甲乙之。”
(4).比並;相屬。 宋 陸游 《跋<中興間氣集>》:“議論凡鄙,與近世《宋百家詩》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 帝乙 歸妹者,言人君之德與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倫也。”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筆墨研冠天下》:“ 韓偉升 所製,久藏膠力皆不乏精采,與新製敵,可與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猶言數一數二。 唐 韓愈 《苗氏墓志銘》:“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盧府君 ,諱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謂甲乙者。”
(6).引申為稱譽,讚揚。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君見弟益自力,鄉論多甲乙。”
(7).謂一一列舉。《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並稱。 唐 蕭穎士 《江有歸舟》詩序:“今茲春連茹甲乙,淑問休闡,為時之冠。” 清 方苞 《祭張母吳夫人文》:“嗚呼!世俗之人,願望子舉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眾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錄>敘》:“無論甲乙一第,未有終身不沾一祿者。”
(9).甲帳、乙帳的並稱。 漢 張衡 《西京賦》:“大駕幸乎 平樂 ,張甲乙而襲翠被。” 唐 長孫佐輔 《古宮怨》詩:“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帳。”詳“ 甲乙帳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長民壙志》:“讀書夜必踰甲乙,其興亦未嘗至漏盡也。”
(11).代詞。猶某某。《宋書·禮志二》:“某曹關太常甲乙啟辭。押。”
內侍
太監
先遣內侍持歷朝聖訓授君。——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戛戛
(1) 形容困難;費力
戛戛乎其難哉!——唐·韓愈《答李翊書》
(2) 形容獨創
戛戛獨造
(3) 形容物體相碰擊的聲音
(4) 形容鳥的叫聲
戛戛長鳴
爬搔
(1).用爪甲輕抓。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稍醒而覺體癢,爬搔隱疹,因爾成癩。” 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譬之疥癬,豈足爬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道士》:“道士乃曳長者共寢,命少者立牀下為之爬搔。”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桂樹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聲。”
(2).喻整頓。 明 袁宗道 《明吏部尚書汪公墓志銘》:“ 晉公 戶部尚書,總督倉場。倉場,利孔也。而主宰者率蘧廬其官,而脂澤其家,乃弊竇百如竄穴矣。公咄嗟間,爬搔殆盡,即胥隸無所庸姦。”
展翅
展開翅膀
展翅翱翔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掌上
(1).手掌之上。極言容易。 唐 王昌齡 《箜篌引》:“簏讀兵書盡冥搜,為君掌上施權謀。”
(2).極言愛撫。 唐 沉佺期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詩:“玉就歌中怨,珠辭掌上恩。” 唐 白居易 《母別子》詩:“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參見“ 掌上明珠 ”。
果實
同“果 1 ”
大黃其實是一片葉子的葉柄,卻被當成果實
實相
(1).佛教語。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狀態。《法華經·方便品》:“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支遁》:“追蹤 馬鳴 ,躡影 龍樹 ;義應法本,不違實相。” 宋 王安石 《寄國清處謙》詩:“我欲相期談實相, 東林 何必謝 劉 雷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話説人生榮華富貴,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認為實相。”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佛不壞假名而説實相。” 呂澂 《中國佛教源流略講》第五講:“實相是佛教的 * 觀。”
(2).真相。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此正 滿洲 行政之實相也。”
利嘴
言詞苛刻或厲害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可欺
(1) 可以欺侮
(2) 可以欺騙
即事
(1).任事;作事。《史記·封禪書》:“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即事。”《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四年》:“樞密使 襄 ,請用步卒穿濠築障……軍民並役,又募飢民以傭,即事五旬而畢。”
(2).面對眼前事物。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詩:“即事有哀傷,山川自如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即事興情,因而成賦。”
(3).以當前事物為題材的詩。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命意·陵陽謂須先命意》:“凡作詩須命終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聯,因而成章,如此則意不多屬。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懷、即事之類,皆先成詩,而後命題者也。”
(4).多用為詩詞題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詩, 宋 辛棄疾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詞,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詩等等。
摛藻
鋪陳辭藻。意謂施展文才。 漢 班固 《答賓戲》:“雖馳辯如濤波,摛藻如春華,猶無益於殿最也。” 唐 虞世南 《門有車馬客行》:“高談辨飛兔,摛藻握靈蛇。” 宋 林逋 《寄茂才馮彭年》詩:“無如摛藻妙,所惜賞音稀。” 清 林則徐 《廣東越華粵秀羊城三書院觀風告示》:“誠使邪蒿必斥,自嚴溺口之防;定知摛藻為華,竚入點頭之選。”
性靈
指人的精神、性格等
中孚
(1).卦名。卦形為兌下巽上。《易·中孚》:“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孔穎達 疏:“信發於中,謂之中孚。”後因以“中孚”指誠信。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發石首城》詩:“遂抱中孚爻,猶勞貝錦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徵召防偽,事資中孚。”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詩之十七:“自保中孚信,終為既濟身。”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二:“故馭夷得其情,可使鴞音化泮林,中孚格蠻貊。”
(2).《中孚》卦象澤上有風,謂風行澤上,無所不周。故又以指恩澤普施。《宋書·何承天傳》:“夫明德慎罰, 文王 所以恤下;議獄緩死,中孚所以垂化。” 南朝 陳 徐陵 《同汪詹事登城南樓》詩:“元良屬上德,率土被中孚。”
豚魚
(1).豚和魚。多比喻微賤之物。《易·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王弼 註:“魚者,蟲之隱微者也;豚者,獸之微賤者也。爭競之道不興,中信之德淳著,則雖隱微之物,信皆及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尹嘉罪議》:“蒲亭雖陋,可比德於盛明;豚魚微物,不獨遺於今化。” 金 王若虛 《真定縣令國公德政碑》:“智可以欺王公而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而不可得匹夫匹婦之心。” 清 趙翼 《西岩治具全用素食並調夢樓》詩:“有時故仿豚魚樣,質不相混色亂真。”
(2).河豚魚。 清 毛奇齡 《紹興府知府湯公傳》:“初, 紹恩 築隄,隄潰,有豚魚千頭,乘潮而上。”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文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閒得可以
羲經
《周易》的別稱。相傳 伏羲 始作八卦,故名。 宋 王珪 《除富弼西京留守制》:“不處成功,專 老氏 榮名之畏;其旋元吉,安羲經履道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