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四依皇祖示江南大小諸吏韻》
全文:
士不談王道,或致笑樵棷。
而況任保障,民瘼應細剖。
繄予巡江國,三年隔未久。
入疆古有慶,要務安黔首。
漢良二千石,召父與杜母。
政不在催科,心惟籌畎畝。
揚徽彼居前,繼美誰當後。
其司水土臣,金堤在鞏守。
文武縱殊途,和衷貴相友。
前度示訓言,已勒琬琰壽。
賡韻重申意,實踐毋虛負。
參考注釋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殊途
見“ 殊塗 ”。
和衷
和睦同心
同寅協恭和衷哉。——《書·皋陶謨》
貴相
(1).星名。《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 司馬貞 索隱引《春秋元命包》:“貴相理文緒。”
(2).貴人之相。《三國志·魏志·鍾繇傳》:“嘗與族父 瑜 俱至 洛陽 ,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貴相,然當厄於水,努力慎之。’” 宋 王讜 《唐語林·識鑒》:“ 韓公 嘗洗足, 韓公 足下有黑子, 祿山 竊窺之, 韓公 顧而笑曰:‘黑子是吾之貴相,汝何窺之?’” 魯迅 《偽 自由 書·文學上的折扣》:“譬如說罷,稱讚貴相是‘兩耳垂肩’,這時我們便至少將他打一個對摺,覺得比通常也許大一點,可是決不相信他的耳朵像豬玀一樣。”
(3).宰相位貴,故稱。
乾隆名句,四依皇祖示江南大小諸吏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