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次正夫途中蔬食韻》
全文:
昔未與公游,同志不同居。
我寵居鳳掖,公名專石渠。
醪醴賜上尊,膏膻給天廚。
彭城作逐客,事事秦越殊。
尚慚素餐詩,苦畏城旦書。
豈能萬錢食,謬駕雙輪車。
時時置杯盤,登眺隨所如。
公行適在野,乃至歌無魚。
人生一世間,百年實斯須。
無所不可安,何獨貴紆朱。
飲河惟滿腹,奚欠亦奚餘。
作詩促公歸,去直承明廬。
參考注釋
公行
公然行動,公然進行。《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盜賊公行,而天癘不戒。”《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習,爭弄權柄,交通請託,賄賂公行。”《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如今果是 楊國忠 為相,賄賂公行,不知埋沒了多少高才絶學。”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車行列事。《詩·魏風·汾沮洳》:“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毛 傳:“公行,從公之行也。” 鄭玄 箋:“從公之行者,主君兵車之行列。”《左傳·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適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為餘子;其庶子為公行。 晉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預 註:“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參見“ 公路 ”。
(2).鴉片戰爭前 廣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會組織。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創設,次年解散,後屢設屢廢。設立目的在於共同承擔官府差科,消除內部競爭,規定進出口貨市價,分配各行業務,約束外商活動,經辦中外交涉事項和解決同業困難。《南京條約》簽訂後,公行取消。
(3).複姓。 戰國 齊 有 公行子 。見《青州府志》。
在野
原指不在朝做官,後也指不當政
在野派
乃至
(1) 甚至
全城軍民乃至老弱婦孺都參加了搶險護堤
(2) 也說“乃至於”
彭汝礪名句,次正夫途中蔬食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