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悟適從瀑源來,一線細流潺足底

乾隆觀瀑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觀瀑》

全文:
瀎潏擘澗垂飛虹,響鍧渒□金石同。
是聲是色非聲色,觀瀑即以為觀空。
直注旁濺勢未已,咫尺亦須論萬里。
卻悟適從瀑源來,一線細流潺足底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適從

歸從,跟從

無所適從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澤*東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細流

小溪,小水流。《史記·李斯列傳》:“是以 泰山 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明 唐順之 《升通政司左通政謝表》:“並包 華 夷,如天地之能容庶類;旁招俊乂,如江海之不擇細流。” 朱自清 《不足之感》:“他是海,浩浩蕩蕩的,我像他的細流。”

足底

(1).腳底板。《元史·方技傳·李杲》:“ 陝 帥 郭巨濟 病偏枯,二指著足底不能伸, 杲 以長針刺骫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

(2).腳底下。 明 吳承恩 《約庵周公升南京刑部尚書障詞》:“足底陽春行處滿,袖中經濟拈來別。” 清 袁於令 《楚江情·護姬北上》:“仰天長笑出門去,應知足底是天涯。”

乾隆名句,觀瀑名句

詩詞推薦

  • 呼猿洞

    楊蟠宋代〕青松愁絕澗,日夜白猿吟。掌握多相就,安知世上心。
    卻悟適從瀑源來,一線細流潺足底 詩詞名句
  • 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八

    彭汝礪宋代〕見說東林地,盆池近種蓮。清風生綠水,酷日冒炎天。物外無雙格,花中第一仙。即今春已到,應複葉田田。
  • 曹既見和複次其韻

    蘇軾宋代〕造物本兒戲,風噫雷電笑。誰令妄驚怪,失匕號萬竅。人人走江湖,一一操網釣。偶然連六鰲,便謂此手妙。空令
  • 壽傅守

    釋若芬宋代〕鶴髮仙人年德尊,大賢之後更多聞。風流異日窺前輩,議論班班總不群。
    卻悟適從瀑源來,一線細流潺足底 詩詞名句
  • 惜芳時

    王哲元代〕緣重量上手並安腳。頓得來、真真沒錯。金爐立起瓊花作。燒煉出、這般丹藥。三田九轉明光爍。八脈上、四門開
    卻悟適從瀑源來,一線細流潺足底 詩詞名句
  • 題廨壁

    士人某宋代〕霜拂金鞍玉墜腰,鄰雞催喚紫宸朝。爭如林下飽清夢,殘月半窗松影搖。
  • 冬述四首示子培 之三

    陳衍清代〕往余游京華,鄭君過我邸。告言子沈子,詩亦同光體。雜然見贈答,色味若粢醴。十年始會面,輟樂正讀禮。從之
  • 泂酌亭

    蘇軾宋代〕酌彼兩泉,挹彼注茲。一瓶之中,有澠有淄。以瀹以烹,眾喊莫齊。自江徂海,浩然無私。豈弟君子,江海是儀。
  • 鸞車引

    晁補之宋代〕推鸞車,伐鼉鼓。從帝子,迎天女。天女喜,立龍旗。馮小寶,光陸離。雲斑斑,覆銅山。新城鳴鴃如乳烏,飛來
  • 記夢

    李似權宋代〕石壁蒼苔露未乾,小池射日石團團,弄泉漱玉歸何暮,風卷橫雲細細看。
卻悟適從瀑源來,一線細流潺足底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