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佐(汝學)的《海外四逐客四首·其三·胡忠簡公銓(恩宥還)》

全文:
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
志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黨賀登瀛。
共知甘飲三吳水,誰念幽棲五國城
公去如今三百載,海潮猶有不平聲。

王佐(汝學)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三吳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後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為 吳郡 。”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於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

(4).泛指 長江 下游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金 劉致君 《鷓鴣天》詞:“修月客,弄雲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五國城

古地名。亦稱 五國頭城 。 宋徽宗 被 金 兵所俘,囚死於此。所在地說法不一:一說在今 黑龍江省 依蘭縣 一帶,見 清 曹廷傑 《東三省輿地圖說·五國城考》、 清 魏源 《聖武記》;一說在今 黑龍江省 寧安縣 東北,見 清 《嘉慶一統志》卷六八;一說在今 吉林省 扶餘縣 境,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五國城》。 清 趙翼 《汴梁雜詩》:“誰知他日 臨潢 徙, 五國城 中等淚垂。” 李光 《河山》詩之四:“風懷偶託三 天竺 ,涕淚曾揮 五國城 。”

王佐(汝學)名句,海外四逐客四首·其三·胡忠簡公銓(恩宥還)名句

詩詞推薦

共知甘飲三吳水,誰念幽棲五國城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