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
志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黨賀登瀛。
共知甘飲三吳水,誰念幽棲五國城。
公去如今三百載,海潮猶有不平聲。
詩詞問答
問:《海外四逐客四首·其三·胡忠簡公銓(恩宥還)》的作者是誰?答:王佐(汝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2. 恩宥還
參考注釋
朝廷
君主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或君主的代稱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戰國策·齊策》
吾恐上負朝廷,下愧吾師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小朝廷
(1).謂地方長官某一方面的規模、行動類似朝廷。指羅致人才之多。《舊唐書·鄭從讜傳》:“開幕之盛,冠於一時。時中朝瞻望者,目 太原 為‘小朝廷’,言名人之多也。”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四:“ 太原 名‘小朝廷’,蓋以得客之多。”《宋史·忠義傳六·陸秀夫》:“ 李庭芝 鎮 淮南 ,聞其名,辟置幕中。時天下稱得士多者,以 淮南 為第一,號小朝廷。”
(2).謂地方長官某一方面的規模、行動類似朝廷。指氣焰權勢之盛。《宋史·佞倖傳·朱勔》:“ 勔 復得志,聲焰熏灼。衺人穢夫,候門奴事,自直祕閣至殿學士,如欲可得,不附者旋踵罷去,時謂東南小朝廷。”
(3).指偏安一隅的政權。 宋 胡銓 《上高宗封事》:“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邪!”
人世
整個人類社會;人類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乾坤
(1) 天地
扭轉乾坤
(2) 男女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志士
有遠大志向和高尚節操的人
愛國志士
拊心
(1).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憤。《儀禮·士喪禮》:“婦人拊心不哭。”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拊心悲如何!” 宋 蘇軾 《墨寶堂記》:“故有好書而不得其法,則拊心歐血幾死而僅存。” 康有為 《蘇村臥病寫懷》詩:“南望 九江 北京國,拊心辜負總酸辛。”
(2).撫摩胸際。 唐 長孫佐輔 《古宮怨》詩:“拊心卻笑 西子 嚬,掩鼻誰憂 鄭姬 謗。”
蹈海
(為了 * )投海
蹈海自盡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大江歌罷掉頭東》
登瀛
(1).登上 瀛州 。猶成仙。 明 鄭若庸 《玉玦記·祝壽》:“拚酩酊,算此樂人間,不減登瀛。”
(2).見“ 登瀛洲 ”。
(3).登上瀛台。 清 代新進士及第授官儀式之一。《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 安公子 ﹞一心只想飛回去見著父母……無如明日便是傳臚大典,緊接著還有歸大班引見,赴宴,謝恩,登瀛,釋褐許多事,授了職便要進那座翰林院到任。”
三吳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後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為 吳郡 。”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於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
(4).泛指 長江 下游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金 劉致君 《鷓鴣天》詞:“修月客,弄雲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五國城
古地名。亦稱 五國頭城 。 宋徽宗 被 金 兵所俘,囚死於此。所在地說法不一:一說在今 黑龍江省 依蘭縣 一帶,見 清 曹廷傑 《東三省輿地圖說·五國城考》、 清 魏源 《聖武記》;一說在今 黑龍江省 寧安縣 東北,見 清 《嘉慶一統志》卷六八;一說在今 吉林省 扶餘縣 境,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五國城》。 清 趙翼 《汴梁雜詩》:“誰知他日 臨潢 徙, 五國城 中等淚垂。” 李光 《河山》詩之四:“風懷偶託三 天竺 ,涕淚曾揮 五國城 。”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海潮
海水有規律漲落的自然現象
平聲
古漢語四聲之一。古漢語的平聲字在國語里分成陰平和陽平兩類。參看“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