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師愚的《送楊待制》
全文:
玉堂邇丹扆,代言煥絲綸。
求才極清選,擢用先席珍。
英英儒者宗,顯秩宜致身。
窮理伊洛源,振藻班揚鄰。
飛騰霄漢高,輝光章綬新。
驛程催舉棹,雪消江水春。
言路方四辟,啟沃須搢紳。
參考注釋
言路
(1) 向政府提出批評或建議的途徑
(2) 發表意見的機會
廣開言路
四辟
見“ 四辟 ”。
亦作“ 四闢 ”。四方開通。一說指春夏秋冬。《莊子·天道》:“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 陸德明 釋文:“四辟,毗赤反,謂四方開也。” 成玄英 疏:“四辟者,謂春秋冬夏也。”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 任淵 註:“《莊子》曰:‘六通四闢於帝王之德。’此借用以言當如 舜 之闢四門,廣致眾賢也。”
啟沃
《書·說命上》:“啟乃心,沃朕心。” 孔穎達 疏:“當開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見,教己未知故也。”後因以“啟沃”謂竭誠開導、輔佐君王。《梁書·武帝紀下》:“朕暗於行事,尤闕治道……凡爾在朝,鹹思匡救,獻替可否,用相啟沃。” 宋 梅堯臣 《送曾子固蘇軾》詩:“正如 唐 虞 時,元凱同啟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 洪亮吉 所論,實足啟沃朕心,故置諸座右,時常觀覽。”
搢紳
插笏於紳。紳,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圍於腰際的大帶。《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晉讀為搢紳之搢,謂插於紳帶之間,若帶劍也。”《資治通鑑·漢武帝元封元年》:“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紳,射牛行事,封 泰山 下東方。”後用為官宦或儒者的代稱。《東觀漢記·明帝紀》:“是時學者尤盛,冠帶搢紳,游雍而觀化者,以億萬計。” 唐 權德輿 《知非》詩:“名教自可樂,搢紳貴行道。”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內務府大員》:“內府人員惟充本府差使,不許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許與搢紳為伍。” 林紓 《與姚叔節書》:“傖人入城,購搢紳殘敝之冠服,襲之以耀其鄉里,人即以搢紳目之,吾弗敢信也。”
張師愚名句,送楊待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