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邐煙郊棗栗稠,小民生計自為謀

乾隆南紅門外·其二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南紅門外·其二》

全文:
迤邐煙郊棗栗稠,小民生計自為謀
地方大吏來迎駕,先問潦鄉安妥不。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煙郊

亦作“煙郊”。月色朦朧或煙霧瀰漫的郊野。 唐 王泠然 《初月賦》:“望頽陽之西落,見微月之孤生;出煙郊而漫漫,映江浦之亭亭。” 唐 李白 《歸石門舊居》詩:“將欲辭官掛帆去,離魂不散煙郊樹。” 唐 溫庭筠 《寒食日作》詩:“自有玉樓芳意在,不能騎馬度煙郊。”

棗栗

(1).棗樹與栗樹。亦指棗子與栗子。《戰國策·燕策一》:“南有 碣石 、 雁門 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食於民,此所謂天府也。”《後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既至 安邑 ,御服穿敝,惟以棗栗為食。”

(2).古時婦女早間拜見長輩時常獻的果品。《儀禮·士昏禮》:“質明,贊見婦於舅姑……婦執笲棗栗,自門入,升自西階進拜,奠於席。” 賈公彥 疏:“棗栗,取其早自謹敬。”《國語·魯語上》:“夫婦贄不過棗栗,以告虔也。” 韋昭 註:“棗,取蚤起,栗,取敬肅。”

小民

普通人民民眾;平民百姓

小民聞當去。——清· 張廷玉《明史》

小民罷市。

農夫小民。——宋· 蘇軾《教戰守》

生計

(1) 謀生的辦法

教育是為生活而不僅僅為生計作準備,是為生存而不是為謀生作準備

(2) 生活的狀況

但夥計本非仇敵,生計艱難,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靈《遙夜庥》

(3) ∶謀劃;產生計策

事生謀,謀生計。——《鬼谷子》

自為

(從哲學範疇解釋,自為即)自覺,自由(掌握了事物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

乾隆名句,南紅門外·其二名句

詩詞推薦

  • 迷樓

    趙公豫宋代〕大業繁華地,荒涼一梵宮。煙雲猶夙昔,粉黛已成空。今古興亡事,循環宇宙中。知人與論世,端屬在儒衷。
  • 夏至日方澤祀事禮成有作

    乾隆清代〕質明有事禋方澤,短夜無眠數漏簽。籩豆惟馨陳黍稷,降升斯恪式精嚴。恩叨登麥秋逢有,念切滋禾雨繼沾。玉幾
  • 雪暮偶與夢得同致仕裴賓客王尚書飲

    白居易唐代〕黃昏慘慘雪霏霏,白首相歡醉不歸。四個老人三百歲,人間此會亦應稀。[裴年九十餘,王八十餘,予與夢得俱七
    迤邐煙郊棗栗稠,小民生計自為謀 詩詞名句
  • 憶去年

    韓中村元代〕江湖渺渺白鷗前,歸路春風憶去年。細雨孤燈村店夢,冷煙殘雪落梅天。驛行多避官人馬,水宿怕逢綱吏船。行李
  • 小滄浪室

    乾隆清代〕滄浪不在隰,而在岝崿間。窪樽淺水渟,何不可云然。惜非清宵至,看印月一彎。
  • 江村

    陸游宋代〕誤著儒冠不更論,白頭且喜臥江村。林深棲鳥逐更噪,埭近過舟終夜喧。病起日惟翻斷簡,愁來時亦倒清尊。自嫌
    迤邐煙郊棗栗稠,小民生計自為謀 詩詞名句
  • 玉照堂觀梅二十首

    張鎡宋代〕六日新春一再來,直須登樹賞花開。攀翻徑上枝梢外,不負東風是此杯。
  • 李參政生日

    魏了翁宋代〕絕嗤梁夢誤金甌,又嘆祁征困木牛。只藉人才作元氣,聞 * 健百無憂。
  • 題紫閣院

    張蠙唐代〕上方人海外,苔徑上千層。洞壑有靈藥,房廊無老僧。古岩雕素像,喬木掛寒燈。每到思修隱,將回苦不能。
  • 偈頌二百零五首

    釋正覺宋代〕生也死也,不道不道。只知憨狗怒逐塊,誰見死蛇驚出草。著眼家林里許看,不萌枝上春陽早。
    迤邐煙郊棗栗稠,小民生計自為謀 詩詞名句
迤邐煙郊棗栗稠,小民生計自為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