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宗杲的《偈頌十四首》
全文:
無上在涅槃,圓明常寂照。
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
諸求一乘入,目以為無作。
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
妄立虛假名,可為真實義。
唯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
以在五蘊法,及以蘊中我。
外現眾色像,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
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雖想。
動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
吾今強言說,令汝舍邪見。
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言說
(1).談論;說話。《北史·裴叔業傳》:“聽其言説,不覺忘疲。” 唐 柳宗元 《送徐從事北游序》:“讀《詩》、《禮》、《春秋》,莫能言説,其容貌充充然,而聲名不聞傳於世,豈天下廣大多儒而使然歟?” 郭沫若 《文藝論集·藝術家與革命家》:“言說便是行為的一種。”
(2).指宣講佛教的故事和理論。《華嚴經·入法界品》:“彼諸 如來 所有言説, 善財童子 悉能聽受。”《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道在心悟,豈在言説,言説只是化童蒙耳。”《壇經·機緣品》:“吾今彊言説,令汝捨邪見。”
(3).言辭;言論。 唐 柳宗元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詩:“澹然離言説,悟悅心自足。” 金 王喆 《惜芳時》詞:“閒中認得玄機設,無言説、自然歡悅。” 清 王夫之 《為家兄作傳略已示從子敞》詩:“正可忘言説,將心告烈皇。”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這‘邏輯’的奧義,即在用我的話,來證明我倒是狗,於是而凡有言說,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說二二得四,三三見九,也沒有一字不錯。”
邪見
佛教指無視因果道理的謬論。泛指乖謬不合理的見解。《大乘起信論》:“所謂不殺、不盜、不婬、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遠離貪嫉、欺詐、諂曲、瞋恚、邪見。”《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邪心不要亂施程,邪見直須旋改更。” 清 沉大成 《讀<通典·職官>》:“ 末摩尼 法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宜嚴加禁斷。”
釋宗杲名句,偈頌十四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