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時世裝,儆戎也》
全文:
城中好高髻,鄉間一尺長。
元和亦有時世裝,因之流行遍四方,不為怡容為戚態,望而可知非兆祥。
所以少傅作詩儆戎變,雖然當時戎變久矣詎因髻椎面赭之改常。
作善降祥不善必致殃,應在君臣勤政持紀綱。
區區婦人一時習俗所好尚,安能貽禍於家邦?尚憶辛未南巡吳郡縣,婦女裝飾原似尋常之所見。
及至丁丑復省方,吳女人人眉際烏綾作瓜瓣。
馬上一過覺可憎,然而禮不下庶人,亦弗訶禁令改換。
久將自厭必更易,似此亦何系世道人心而為災祥之左券!五十篇可取者多,是篇吾謂近俗諺。
參考注釋
好高
愛強,好勝。《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 顏俊 有個好高之病,立誓要揀個絶美的女子,方與締姻,所以急切不能成就。”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這也是生活”……》:“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懶。”
鄉間
遠離文化中心或與它沒有什麼接觸的農村地區
在鄉間預演時的音樂喜劇
一尺
(1).表度量。十寸為一尺。《莊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水滸傳》第八四回:“原來那 天山勇 ,馬上慣使漆抹弩,一尺來長鐵翎箭,有名喚做一點油。”
(2).形容極短或極寬,多含誇張之意,非實指。《韓詩外傳》卷七:“ 子貢 曰:‘兩國搆難,壯士列陣,塵埃漲天。 賜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糧,解兩國之難。’”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市吏於是與 子胥 俱入見王, 王僚 恠其狀偉,身長一丈,腰十圍,眉間一尺。” 唐 孟郊 《秋懷》詩之三:“一尺月透戶,仡栗如劍飛。”
乾隆名句,時世裝,儆戎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