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胡寅的《示上封長老洪辯》
全文:
濯足瀟湘湄,瘦藤拄衡岳。
尋山半吳楚,何意得雄邈。
青冥幾石級,屐齒響犖硞。
低昂度翳郁,軒翥見披剝。
下視千萬山,碧海潮初落。
無風浪自鼓,浮動洶嶽嶽。
誰雲地南傾,鰲足有踸踔。
請看高几許,天近只一握。
高寒變沖融,三伏謝焦灼。
群松何人種,凜立傲冰雹。
況彼凡草木,跂望難簉著。
精廬憑佛力,雲外聊自托。
上方連兜率,下界指蝸角。
道人洪河辯,萬卷歸領略。
湯沐以詩鳴,澄觀老禪縛。
相從塵垢外,一語符啐啄。
愁雲結蒼梧,來雁眇燕朔。
鄴侯有舊隱,此興吾數數。
不須理牙籤,借問有三學。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山半
山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與語溪中。” 唐 杜荀鶴 《登山寺》詩:“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憶昔》詩:“試登山半望田壟,麥色青青早吐芽。”
吳楚
(1). 春秋 吳國 與 楚國 。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 吳 楚 憑 江 ,負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吳 楚 之故地。即今 長江 中、下游一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君 吳 楚 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 吳 楚 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許宗魯 《登齊山樓》詩:“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吳 楚 江流畫裡看。” 陳毅 《詠三峽》詩:“總嫌太狹窄, 吳 楚 天地寬。”
(3).指 吳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區域。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 吳 楚 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
(4).指 漢高祖 分封的 吳 楚 諸侯國。《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吳 楚 反,聞。”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然 高祖 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連城數十,上下無別,權侔京室,故有 吳 楚 七國之患。” 清 姚鼐 《賈生明申商論》:“﹝ 景帝 ﹞其資如此,而 鼂錯 又以 申 商 進之,何怪有 吳 楚 之難。”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得雄
(1).生男孩。 晉 王獻之 《阮新婦帖》:“ 阮 新婦免身,得雄,甚善!散騎殊常憙也。”《剪燈餘話·賈雲華還魂記》:“慶門誕瓦,寒捨得雄。”參見“ 得男 ”。
(2).謂獲雄雉,傳說中以此為瑞徵。《太平廣記》卷四六一引《列異傳》:“此二童子,名為雞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聰敏》:“ 漢 光武 膺得雄之祥,遂起 南陽 而有四海。”
胡寅名句,示上封長老洪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