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廖行之的《上湖北趙司倉三首》
全文:
君侯德業簡淵衷,亟上朝端望寢隆。
鵷鷺羽儀從北闕,驂騑禮樂正西風。
六條郡國褰帷里,萬里沅湘攬轡中。
早晚詔書歸袞舄,由來周召合三公。
參考注釋
六條
(1). 漢 制,刺史班行六條詔書,以考察官吏。《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 顏師古 注引《漢官典職儀》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歛為姦。三條,二千石不卹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令也。” 西晉 北周 也有六條詔書。後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職務和職權。《南史·宋江夏文獻王義恭傳》:“ 義恭 既至,勸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書六條事,假黃鉞。”《舊唐書·哀帝紀》:“左僕射 裴樞 、右僕射 崔遠 ……須離八座之榮,尚付六條之政,勉思咎己,無至尤人。” 清 錢謙益 《浙江嘉興府推官姚鈿授文林郎制》:“郡國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條,而觀中五刑也。”
(2).指 晉 諸郡中正薦舉賢才的六項標準。《晉書·武帝紀》:“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盡禮,三曰友於兄弟,四曰絜身勞謙,五曰信義可復,六曰學以為己。”
郡國
郡和國的並稱。 漢 初,兼采封建及郡縣之制,分天下為郡與國。郡直屬中央,國分封諸王、侯,封王之國稱王國,封侯之國稱侯國。 南北朝 仍沿郡、國並置之制,至 隋 始廢國存郡。後亦以“郡國”泛指地方行政區劃。《史記·酷吏列傳》:“上乃拜 成 為關都尉。歲餘, 關東 吏隸郡國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值 寧成 之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夫學者貴能博聞也。郡國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尋,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當 乾元 、 廣德 之間,郡國多事。” 清 劉逢源 《郭泰》詩:“博帶雍容七尺身,遨遊郡國擅人倫。”
褰帷
亦作“ 褰幃 ”。1.撩起帷幔。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開車褰幃,周章城邑。”《南史·后妃傳上·潘淑妃》:“帝好乘羊車經諸房, 淑妃 每莊飾褰帷以候。”《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隨起身褰帷拂枕,疊被鋪牀。”
(2).《後漢書·賈琮傳》:“ 琮 為 冀州 刺史。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及 琮 之部,升車言曰:‘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後因以“褰帷”為官吏接近百姓,實施廉政之典。《梁書·劉孝綽傳》:“方且褰帷自厲,求瘼不休。” 宋 王禹偁 《擬除開封縣令可鄭州刺史》:“以爾具官某,宰予赤縣,綽有政聲,宜旌墨綬之賢,用布褰帷之化。”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褰幃 巴子國 ,攬轡墊 江 濱。”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沅湘
沅水 和 湘水 的並稱。 戰國 楚 詩人 屈原 遭放逐後,曾長期流浪 沅 湘 間。《楚辭·離騷》:“濟 沅 湘 以南征兮,就 重華 而陳詞。” 漢 劉向 《九嘆·遠遊》:“見南 郢 之流風兮,殞余躬於 沅 湘 。” 唐 戴叔倫 《過三閭廟》詩:“ 沅 湘 流不盡, 屈子 怨何深。” 郭沫若 《汐集·題湘君與湘夫人》:“ 沅 湘 今日蕙蘭焚,別有離憂罹此君。”
攬轡
亦作“擥轡”。1.挽住馬韁。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絶無蹊,攬轡止踟躕。” 唐 張文琮 《蜀道難》詩:“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詩:“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
(2).《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文帝 從 霸陵 上,欲西馳下峻阪, 袁盎 騎,並車擥轡,上曰:‘將軍怯邪?’ 盎 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柰高廟、太后何?’上乃止。”按,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上》作“攬轡”。後用為諫止君王履險的典故。
(3).見“ 攬轡澄清 ”。
廖行之名句,上湖北趙司倉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