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寫固不惡,沈溺斯可懼

趙蕃次韻和答斯遠見過書所見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次韻和答斯遠見過書所見》

全文:
來歸僅兼旬,來過已雲屢。
共耽林剎深,同賞溪亭露。
濁清一再行,俊逸今古句。
或喔山更幽,或詠舟橫渡。
竟日為之留,曛黑始能去。
昔人物外游,隱遁亦數路。
於今區中緣,向背豈同趣。
我非韓伯休,君殆黃叔度。
莫嗟聲氣卑,但恐歲月遽。
解嘲乃文嬉,賓戲蓋言諭。
陶寫固不惡,沈溺斯可懼
人雖或我寬,我則難自恕。
望望獨行憂,瘽瘽良友助。

趙蕃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趙蕃陶寫固不惡,沈溺斯可懼書法作品欣賞
陶寫固不惡,沈溺斯可懼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陶寫

謂怡悅情性,消愁解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語 王右軍 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 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別》詞:“富貴何時休問,離別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關河凍,雨雪頻。不知何處醉斜曛,陶寫見天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先生出了題目,要作八股,侄兒先就頭大了;偶然學著對個策,做篇論,那還覺得活潑些;或者做個詞章,也可以陶寫自己的性情。”

不惡

(1).謂不為惡聲厲色。《易·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程頤 傳:“遠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莊威嚴,使知敬畏。”

(2).不壞;不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凝之 謝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還 謝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釋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廼爾?’” 唐 白居易 《雪後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詩:“紫綬相輝應不惡,白鬚同色復何如?” 魯迅 《野草·死後》:“在手背上觸到草蓆的條紋,覺得這屍衾倒也不惡。”

沈溺

亦作“沉溺”。1.沉沒在水中。《韓非子·說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孫權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無孑遺。”《水滸傳》第一百回:“比及水勢四散退去,城內軍民沉溺的,壓殺的,已是無數。” 葉聖陶 《倪煥之》二三:“他們擎起兩臂,搖動著,招引著,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2).謂陷入某種困境或苦難中。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僕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靜之 《伊底眼》詩:“伊底眼變成憂愁的引火線了;不然,何以伊一盯著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總盼望你--盼望黨來救我這快要沉溺的人。”

(3).比喻苦難、痛苦的處境。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繼 周 氏之絶業,天子之亟務也。”

(4).沉淪,隱伏。 宋 曾鞏 《奏乞與潘興嗣子推恩狀》:“蓋枯槁沉溺,其守至難,故其人至少。”

(5).泯滅。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投賢》:“只為艷笙歌糊塗了金石奏,濫杯觴沉溺了鐘鼎謀。”

(6).指被埋沒的賢才。 唐 李翱 《卓異記·敘封禪併兩朝》:“ 高祖 仗黃鉞而救黎元,錫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戀。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四》:“ 漢 興,諸侯王率多驕淫失道,何則: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勢使之然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或沉溺於聲色之中,或驅馳於競逐之路。” 明 李贄 《復鄧石陽書》:“弟則真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謂出家兒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端木蕻良 《吞蛇兒》:“他只沉溺地想著怎樣能使春天來得快點,自己怎樣該作一些從心愿意作的事情。”

(8).風濕病。《左傳·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淺……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預 註:“沉溺,濕疾。”

趙蕃名句,次韻和答斯遠見過書所見名句

詩詞推薦

陶寫固不惡,沈溺斯可懼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