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原文
會了喚作禪,未悟果然難。
難難,目前隔個須彌山。
悟了易,易易,信口道來無不是。
詩詞問答
問:偈的作者是誰?答:釋宗泰
問:偈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五燈會元》卷一九
參考注釋
喚作
叫做,稱做。 唐 寒山 《詩》之二二四:“將他《儒行》篇,喚作賊盜律。” 宋 楊萬里 《聽雨》詩:“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 茅盾 《子夜》一:“過了北 河南路 口的上海總商會以西的一段,俗名喚作‘ 鐵馬路 ’,是行駛內河的小火輪的匯集處。”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目前
當前,現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須彌山
(1).梵語sumeru的譯音。或譯為 須彌樓 、 修迷盧 、 蘇迷盧 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積”諸義。原為古 印度 神話中的山名,後為佛教所採用,指一個小世界的中心。山頂為 帝釋天 所居,山腰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釋氏要覽·界趣》:“《長阿含》並《起世因本經》等云:四洲地心,即 須彌山 。此山有八山遶外,有大鐵圍山,周迴圍繞,並一日月晝夜迴轉照四天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釋氏書言, 須彌山 南面有閻扶樹,月過,樹影入月中。”《封神演義》第七三回:“非銅非鐵又非鋼,曾在 須彌山 下藏。” 清 昭槤 《嘯亭續錄·佛言須彌山》:“佛經言 須彌山 高數萬由旬,日月繞山周行,為其峯影所蔽,遂分晝夜。”亦省稱“ 須彌 ”。 宋 蘇軾 《觀湖》詩之一:“ 須彌 有頂低垂日, 兜率 無根下戴鼇。” 清 姚鼐 《題<四更山吐月圖>》詩:“環海世界中 須彌 ,光明隱蔽行兩規。”
(2).指 喜馬拉雅山 。 康有為 有《望須彌山雲飛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國聞西藏又割地矣》詩。
易易
很容易
榮祿固 操、 莽之才…待之恐不易易。——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信口
未加考慮即隨便說話
信口胡說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