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旗綱運牛馬走,皂衣追呼雞狗喧

毛直方漁父辭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毛直方的《漁父辭》

全文:
黃旗綱運牛馬走,皂衣追呼雞狗喧
深傍蘆花搖櫓去,遙望漁人是水仙。

毛直方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毛直方黃旗綱運牛馬走,皂衣追呼雞狗喧書法作品欣賞
黃旗綱運牛馬走,皂衣追呼雞狗喧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黃旗

(1).黃色的旗幟。古代軍中用旗。《墨子·旗幟》:“守城之法,木為蒼旗,火為赤旗,薪樵為黃旗,石為白旗。”亦為大將的軍旗。《尉繚子·經卒令》:“中軍黃旗,卒戴黃羽。” 宋 陸游 《送湯岐公鎮會稽》詩:“黃旗高十丈,大舟凌虛空。”《水滸傳》第七八回:“黃旗按中央戊己,鎮太將臺,散亂金霞。”《說岳全傳》第五三回:“你可同 王貴 、 張顯 領兵三千,都是黃旗黃甲,從北方殺入接應。”

(2).黃色的旗幟。指天子的儀仗之一。 唐 駱賓王 《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江浦 黃旗,匡復之功何遠。” 明 高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詩:“黃旗入 洛 竟何樣,銕鎖橫 江 未為固。”

(3).古代指表示王氣所在的祥瑞。《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青精翼紫軑,黃旗映朱邸。” 李周翰 註:“青精,星也。黃旗,瑞雲也,皆王者將興之符應也。紫軑,天子車也。朱邸, 明帝 所居。謂青精輔車,黃旗映於帝宅,此謂 明帝 將即位之時瑞也。”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紫葢凝而不散,黃旗鬱以常在,實陶鈞之至,造化之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懷古》詩之四:“黃旗已盡年三百,紫氣空收劍一雙。”

綱運

(1).成批運送大宗貨物。每批以若干車或船為一組,分若干組,一組稱一綱,謂之“綱運”。其法始於 唐 劉晏 。 北宋 、 元 代運鹽也用綱運。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御前之軍,屯駐四處,鑄兵買馬,截撥綱運。”《宋史·徽宗紀四》:“辛酉,罷 蘇 、 杭州 造作局及御前綱運。”《宋史·食貨志上三》:“﹝ 建炎 ﹞二年,詔二 廣 、 湖南北 、 江 東 西 綱運輸送 江寧府 。”參閱《新唐書·食貨志三》。

(2).借指運輸隊伍。《元典章·戶部七·押運》:“ 福建 等處運海外諸番進呈寳物諸色綱運,自有長押官將引庫官、庫子人等親行管押。”

牛馬走

(1).舊時自謙之辭。《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 司馬遷 再拜言。” 李善 註:“走,猶僕也……自謙之辭也。” 宋 梅堯臣 《八日就湖上會飲呈晏相公》詩:“紅頰誰使歌,公憐牛馬走。” 宋 蔡襄 《和答孫推官久病新起見過》:“去年大暑過 京口 ,唯子見過牛馬走。”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下走》:“ 應劭 曰:‘下走,僕也。’…… 司馬遷 與 任安 書稱‘太史公牛馬走’,牛馬走即下走也,上稱官名,下則自謙之詞。或解為太史公之牛馬走,則迂而鑿矣。”

(2).謂像牛馬般奔波勞碌。 唐 李宣遠 《近無西耗》詩:“自憐牛馬走,未識犬羊心。”《明史·文苑傳三·何良俊》:“ 良俊 居久之,慨然嘆曰:‘吾有 清森閣 在海上,藏書四萬卷,名畫百籤,古法帖彝鼎數十種,棄此不居,而僕僕牛馬走乎?’遂移疾歸。” 景耀月 《讀史感言》詩:“所學一以失,終身牛馬走。”

皂衣

亦作“皁衣”。1.黑衣。 秦 漢 時官員所著,後降為下級官吏的服裝。《漢書·蕭望之傳》:“ 敞 備皁衣二十餘年,嘗聞罪人贖矣,未聞盜賊起也。”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雖有五時服,至朝皆著皁衣。”《舊唐書·封常清傳》:“ 仙芝 令 常清 監巡左右廂軍, 常清 衣皂衣以從事。” 宋 劉攽 《和王正仲熙寧郊祀》:“多士參鳴玉,微生廁皁衣。”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階右有吆喝聲,皂役二人著紅帽皂衣。”

(2).借指下吏。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妃周氏行狀》:“玉食之門,寧皁衣所述。”《南史·梁昭明太子統傳》:“年十二,於內省見獄官將議事,問左右曰:‘是皂衣何為者?’”

追呼

(1).追趕呼喊。《漢書·蒯通傳》:“亡肉家遽追呼其婦。”《三國志·魏志·韓暨傳》:“陰結死士,遂追呼尋禽 茂 ,以首祭父墓。”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追呼之聲愈近。”

(2).謂吏胥到門號叫催租,逼服徭役。 唐 元結 《舂陵行》:“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新唐書·陸贄傳》:“農桑廢於追呼,膏血竭於笞捶。” 清 黃燮清 《吳江嫗》詩:“次男避追呼,遠出歸無期。”

毛直方名句,漁父辭名句

詩詞推薦

黃旗綱運牛馬走,皂衣追呼雞狗喧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