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戴表元的《送葉伯幾赴奉化錄》
全文:
君不見東海獰龍子,學飛使逐風雲起。
又不見西域豪馬駒,墮地一日能馳驅。
葉家翁季亦如此,一經接武成師儒。
毛錐如風腹如笥,快書疾讀三千字。
頗聞曾下仲舉榻,不為頻通禰衡刺,台書翩翩江上來,吾州自古多賢才。
裹琴攜硯速相就,為子歸歸山中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家翁
一家之主;家長。 清 李漁 《奈何天·妒遣》:“若使原情都可恕,只將罷軟罪家翁。”
指婆婆、公公。《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若是家翁在上,伯叔性難,晝夜不憚劬勞,旦夕常懷憂懼,衝寒受熱,蓋是尋常。”《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二年》:“上曰:‘鄙諺有之:不痴不聾,不作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一經
用在動詞或表示條件的詞組前面,表示只要經過某種行為或某個步驟,就可以產生相應的結果,後面常有“就”、“便”等相呼應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成師
大軍。《左傳·宣公十二年》:“且成師以出,聞敵強而退,非夫也。”《漢書·禮樂志》:“海內有姦,紛亂東北。詔撫成師,武臣承德。” 唐 白居易 《授吳少陽淮西節度留後制》:“況閫外重寄, 淮 右成師,建有德以統藩方,擢有才以領留府。”
戴表元名句,送葉伯幾赴奉化錄名句
名句推薦
博浪沙中力士,望仙橋下軍人
程瑞《詠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