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次韻荊門張守寺簿見寄詩韻張守以制司調民築》
全文:
書來寄我賦歸辭,諒子知其不可為。
{左角右戢}{左角右戢}牛羊芻牧隘,{聱去耳加口}{聱去耳加口}鴻雁稻粱衰。
有飢有溺己饑溺,後覺後知誰覺知。
細玩海州三奏藁,前賢風味儼重窺。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饑溺
比喻生活痛苦。語本《孟子·離婁下》:“ 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 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元 楊載 《次韻虞彥高游陽明洞》:“不妨山水樂吾樂,豈有飢溺憂民憂。”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諭蘇省及所屬郡縣四民詔》:“爺哥朕幼坐 天京 ,救民塗炭拯民生,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瘝在抱秉至情。”
後覺
覺悟較晚者。《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宋 吳坰 《五總志》:“ 天啟 以推挽後覺為己任。” 康有為 《聞菽園居士欲為政變說部詩以速之》:“或託樂府或稗官,或述前聖或後覺,儗出一治更一亂,普問人心果何樂?”
後知
(1).覺悟較晚。亦指覺悟較晚者。《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孫中山 《民權主義》第三講:“先知先覺者為發明家,後知後覺者為宣傳家,不知不覺者為實行家。”
(2).後來的知己。《呂氏春秋·恃君》:“ 豫讓 笑而應之曰:‘是﹝為﹞先知報後知也,為故君賊新君矣。’” 陳奇猷 集釋:“‘是’下當從《策》補‘為’字,否則文不成義……此文‘是為先知報後知’猶言為 智伯 報 襄子 耳。”
覺知
(1).覺察到。《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吏覺知,使 長安 尉 奇 等往捕 開章 。” 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密言臺上,猶懼覺知,羣議沙中,何無避忌!” 宋 蘇軾 《杭州召還乞郡狀》:“臣亦覺知先帝無意殺臣,故復留殘喘得至今日。”
(2).知覺。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有覺知則有吸攝,磁石猶然,何況於人!”
魏了翁名句,次韻荊門張守寺簿見寄詩韻張守以制司調民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