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仲並的《代人上師垣生辰》
全文:
冠豸英風傳至今,於時早已望商霖。
掛帆鯨浪朝天日,借箸龍墀許國心。
帝渥洊頒廉陛遠,邊聲初斷塞垣深。
不須更誦蒸民句,處處兒童盡好音。
參考注釋
掛帆
張帆行船。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始寧墅》詩:“剖竹守滄海,掛帆過舊山。” 唐 孟郊 《湖州取解述情》詩:“因茲掛帆去,遂作歸山吟。” 宋 梅堯臣 《回自青龍呈謝師直》詩:“起來整巾不稱意,掛帆直走滄海邊。”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九:“交書 徐公 ,即掛帆還 白下 。”
鯨浪
猶巨浪。《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瑞岩子鴻禪師》:“大洋海里泛鐵船, 須彌 頂下飜鯨浪。” 明 李東陽 《徐州洪》詩:“ 胥 濤鯨浪中崔巍,百步九折勢不回。” 清 方文 《贈楊總戎》詩:“幕府雙開鯨浪伏,兵機獨對鯉庭閒。”
天日
天空和太陽,喻指光明
借箸
喻代別人出謀劃策
元載相公曾借箸, 憲宗皇帝亦留神。—— 杜牧《河湟》
龍墀
(1).猶丹墀。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之三:“鳳闕輕遮翡翠幃,龍墀遙望麴塵絲。”《宋史·禮志四》:“帝諭 文彥博 等曰,郊壇第一龕者在堂,第二、第三龕設於左右夾廡及龍墀上。” 明 徐霖 《繡襦記·策射頭名》:“參鸞馭,虎殿龍墀,口吐虹霓氣。”
(2).借指皇帝。《敦煌曲子詞·望江南》:“數年路隔失朝儀,目斷望龍墀。” 宋 歐陽修 《和劉原父從幸後苑觀稻呈經筵諸公》:“曉謁龍墀罷,行瞻鳳蓋翩。”
(3).法壇,道場。《水滸傳》第四二回:“ 趙能 再入來看時,兩三個土兵跌倒在龍墀里。”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你與我把招魂衣攝,遺照圖懸,龍墀淨掃,鳳幄高褰。”
許國
謂將一身奉獻給國家,報效國家。《晉書·陸玩傳》:“誠以身許國,義忘曲讓。” 唐 柳宗元 《冉溪》詩:“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 蔡鍔 《致潘惠英書》:“余素抱以身許國之心,此次尤為決心,萬一為敵賊暗算,或戰死疆場,決無所悔。”
仲併名句,代人上師垣生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