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五·立部伎(刺雅樂之替也)》
全文:
立部伎奏鼓笛喧,舞劍跳丸掉長竿。
今為掌儀司所屬,慶隆舞后用以呈賓筵。
立部伎,昔在唐,三等皆司之太常。
笙歌清樂坐上堂,立部鼓吹立堂下,又其次者始就樂懸,命彼郊廟調宮商。
嗚呼雅音陵替一至此,樂天刺之誠有理。
立部伎事今實無,太常樂舞別聚生徒。
居於神樂觀,惟演雅樂以為郊廟祭祀之所需。
以其居觀也不知起自何時,遂有道士之稱呼。
名不正則言不順,六宗正義豈宜廁以羽流乎。
命還樂舞生之舊,庶幾精習其事,以葉中和德充符。
立部伎,皇清之制較唐誠回殊。
參考注釋
立部伎
唐 代宮廷燕樂之一。與坐部伎相對。《新唐書·禮樂志十二》:“又分樂為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謂之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隸立部,又不可教者乃習雅樂。”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八佾舞》則六十四人,《文》《武》各半,皆著畫幘,俱在樂懸之北。《文舞》居東,手執翟,狀如鳳毛。《武舞》居西,手執戚。《文》衣長大,《武》衣短小。其鐘師及磬師登歌。《八佾舞》並諸色舞通謂之立部伎。”亦省稱“ 立部 ”。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詩:“立部賤,坐部貴,坐部退為立部伎。”
鼓笛
(1).鼓和笛。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詩:“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鳴。”
(2).指鼓笛曲。《宋史·樂志十七》:“法曲、龜茲、鼓笛三部,凡二十有四曲。”
(3).樂器聲。 唐 韓愈 《潭州泊船呈諸公》詩:“夜寒眠半覺,鼓笛鬧嘈嘈。” 宋 王禹偁 《畬田詞》:“畬田鼓笛樂熙熙,空有謌聲未有詞。”
跳丸
(1).古代百戲之一。表演者兩手快速地連續拋接若干圓球。《三國志·魏志·王粲傳》“ 潁川 邯鄲淳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曹植 ﹞遂科頭拍袒,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誦俳優小説數千言訖。”《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 輔國 以功遷兵部尚書。南省視事,使武士戎裝夾道,陳跳丸舞劍,百騎前驅。” 宋 蘇軾 《紫宸殿正旦教坊詞·小兒致語》:“擊石摐金,奏鈞天之廣樂;跳丸舞索,戲平樂之都場。”
(2).比喻日月運行。謂時間過得很快。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標題》:“日月跳丸,黃花綻了,幾番重九,英雄袖手。” 張昭漢 《甲寅春西湖小麥嶺》詩:“萍絮幻滄桑,日月驚跳丸。”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五·立部伎(刺雅樂之替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