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本的《送季溫內兄從軍》
全文:
四月五月南風狂,大麥小麥相亞黃。
吳蠶成繭不及繅,慈母又縫遊子裳。
遊子從軍上京國,賣犢妝刀助行色。
西亭出祖柳正長,駿馬驕嘶羈不得。
丈夫弧矢志四方,豈效兒女戀故鄉。
酒酣慷慨拔劍舞,**飛𣏹霜。
聖皇開邊固無戰,地盡西南置州縣。
獨憐殘胡喘息存,深竄窮荒逞兇悍。
君今名隸行伍中,不用自誇兩石弓。
胸中籌畫足制勝,好坐帷幄參元戎。
馬銜山前刁斗月,龍捲河上旌旗風。
我武維揚號令肅,呼邪日逐爭內附,凱歌入奏明光宮。
從此朔南聲教同,大開明堂議東封。
君則長揖辭成功,歸來聽我擊壤歌年豐。
參考注釋
維揚
揚州 的別稱。《書·禹貢》:“ 淮 海惟 揚州 。”惟,通“ 維 ”。後因截取二字以為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淮 海 維揚 ,三千餘里。” 唐 劉希夷 《江南曲》之五:“潮平見 楚 甸,天際望 維揚 。” 明 李東陽 《九日渡江》詩:“直過 真州 更東下,夜深燈火宿 維揚 。” 清 趙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詩:“信哉繁麗推 維揚 ,肯讓他邦夸繡錯。”
號令
(1) 指揮部隊軍事行動的命令和指示的統稱
以出號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愬軍號令。——《資治通鑑·唐紀》
傳號令以誅奸賊。——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發布號令
(2) 傳呼命令。古代以傳叫之法發布命令,故稱號令
號令召三老。——《史記·陳涉世家》
號令明肅。——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號令三軍
日逐
(1). 匈奴 王號。後亦以泛稱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首領。《漢書·匈奴傳上》:“﹝左賢王﹞病死,其子 先賢撣 不得代,更以為日逐王。日逐王者賤於左賢王。”《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今聖德隆盛,威靈外覆,日逐舉國而歸德,單于稱臣而朝賀。” 呂向 註:“日逐、單于,皆 匈奴 名。”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丹書錫誓,既崇日逐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
(2).每天。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銷恨花》:“帝與 貴妃 日逐宴於樹下。”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你如今多大年紀?日逐柴米,是那個供給你?”《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就買幾本舊書,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陰樹下看。”
內附
歸附朝廷。 漢 王充 《論衡·恢國》:“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內附,貢獻牛馬。”《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保融》:“ 世宗 征 淮 , 保融 遣指揮使 魏璘 率兵三千,出 夏口 以為應。又遣客將 劉扶 奉牋 南唐 ,勸其內附。”《清史稿·高宗紀四》:“﹝三十一年三月﹞己丑, 楊應琚 以復 猛籠 等土司內附奏聞。”
凱歌
(1) 得勝時所唱的歌
為了歡呼解放,他們同聲高唱凱歌
(2) 歌唱勝利
入奏
謂入朝向君主進言或上書。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考異》:“宰臣 留正 等入奏,乞早正 嘉王 儲位,以安人心。”《三國演義》第一一一回:“遂入奏太后曰:‘ 諸葛誕 謀反,臣與文武官僚,計議停當。’”
明光宮
(1). 漢 宮名。《三輔黃圖·甘泉宮》:“ 武帝 求仙起 明光宮 ,發 燕 趙 美女二千人充之。”《漢書·元後傳》:“ 成都侯 商 嘗病,欲避暑,從上借 明光宮 。”
李本名句,送季溫內兄從軍名句
名句推薦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節》